第二百四十七章 继承人问题(2 / 2)
“如果我的推断没错,立春之后,缺少粮草的鲜卑人会南下攻打闯王李自成的米脂寨。为夫到时将亲自北伐。你且留守长安,我会在孩儿出生之前返回。”
张华留下怀有身孕的花木兰守长安,以梁红玉为临时宫廷禁卫指挥使,保护花木兰。
张华建立的大夏势力,有潜力逐鹿中原,目前缺少一个继承人,因此张华对这个孩子还是重视。
如果缺少继承人,那么会出现极大的麻烦。
刘备就是老年得子,没有时间将刘禅培养为一个合格的枭雄。
刘备去世时,刘禅还未及冠。
相比之下,曹丕、孙权得到的培养多于刘禅。
曹操认为兵荒马乱,曹丕六岁学会射箭,八岁骑马,十岁开始,跟随曹操征战南北,曹操还请传奇剑客担任曹丕的老师。
孙权十五岁担任县令,讨伐山贼,后又跟随孙策讨伐庐江太守刘勋、江夏太守黄祖。
因此,如果提前培养一名合格的继承人,对一个大势力而言,至关重要,否则主少国疑,那就不妙了。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是因为主公柴荣英年早逝,继位者柴宗训年仅七岁,无法控制赵匡胤。
有些君王培养多个皇子,还有一种考虑——那就是长子夭折或者战死,好不容易培养的继承人突然就这样没了。
比如孙权精心培养的长子孙登英年早逝,导致东吴出现政治危机,三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爆发了“二宫之争”。
后果是孙权震怒,废黜孙和,赐死孙霸,改立孙亮为太子。
仅仅是继承人突然毙命,东吴后期就陷入混乱,可见继承人对于一个势力的重要性。
张华意识到这个问题,为了长远考虑,也开始着手培养继承人。
不过,前提是先有继承人。
于是张华开始与众女培养感情。
“公子当以大业为重,儿女情长,可暂且搁置一旁。”
花木兰支持张华北伐。
来自北魏的花木兰知道北魏拓跋鲜卑的实力。
拓跋鲜卑可不是什么头脑简单的游牧部落,诞生了不少猛人。
拓跋珪、拓跋焘都是擅长用兵的皇帝,他们的对手都是一时之豪杰,拓跋鲜卑也是前秦天王苻坚死后,重新统一北方的强大势力。
张华还记得辛弃疾的词——“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其中的佛狸就是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刘裕之子,宋文帝刘义隆发动元嘉北伐,拓跋焘亲自率步骑数十万,陵践六州,京邑为之震动,百千城池,莫不奔骇。
可以想象统一北方的拓跋焘的兵锋。
根据张华得到的情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也在拓跋部落。
拓跋宏在云中聚集了几十万汉人农民,大举屯田,对拓跋部落的贡献,不亚于太武帝拓跋焘。
有资格被评为武皇帝、文皇帝的人物,都是各个朝代的豪杰。
拓跋鲜卑还有杨大眼这种级别的猛将。
根据杨延昭所言,拓跋鲜卑甚至有一队类似铁浮屠的具装铁骑,在平原上,不少游牧部落都无法阻挡杨大眼和具装铁骑的冲击,往往一击即溃。
杨延昭也无法阻挡杨大眼和具装铁骑的冲击。
因此,张华决定亲征,与拓跋鲜卑争夺黄土高原这一块地盘。
当然,夹在两股势力中间的闯王李自成,也是一时之英豪,手底下也有不少悍将和谋士。
“玉儿、柳儿,你照看好木兰,待我回来。”
张华与梁红玉好上以后,对梁红玉称呼也亲昵起来。
梁红玉之父在梁家堡托孤,梁红玉早已芳心暗许,此时也算是如愿以偿。
“嗯。”
梁红玉答应下来。
柳如是在羡慕的眼神中,也连连点头。
梁红玉守城,又有谢安、韩非等大臣维持治安,长安城内还有捕风捉影的六扇门、皇城司、锦衣卫,万无一失。
在进行一系列完善的部署之后,张华这才开始调动禁卫军,准备讨伐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在黄土高原有十几万兵马,仅仅依靠吴玠军团的六万五千人,还不足以消灭李自成。
北边的拓跋鲜卑部落,可以利用。
拓跋焘以为已经杀死了张大川这一队发现他的夜不收小队,袭击李自成的计划无人知晓。
但张华已经推断出拓跋焘的计谋,决定趁着拓跋焘对李自成用兵之际,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出于对拓跋鲜卑部落的重视,张华还带上了新收的军师王守仁。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