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崇高目标(2 / 2)
马海龙听到动静赶了过来,南易分完东西,拉着马海龙上了山头。
在山上,南易把在县城买的一包精海洋递给了马海龙,“马书记,前面几天是不是没看懂我在干什么?”
经过一番推迟,马海龙把烟收下,复又从自己兜里掏出一包廉价的软黄兰,磕出一根点上,深吸一口才说道:“南教授,说实话,我看懂了一点,但没全懂,你是不是想在一爿店搞种植?”
南易淡笑,“其中一个打算吧。”
马海龙萧索的说道:“我没当上村书记的时候就想过搞种植,市里刘书记自从上任之后,一直在抓特色种植,拨款、贷款都有扶持,可是一爿店缺水,除了洋芋蛋儿,其他的很难种活。”
“水是问题,但不是大问题,一爿店有一眼泉,说明地下有水,只要往下水应该是最丰富的,地底下至少有一条水脉,按照地形来看,也是一个天然的蓄水沟,只要在两座山之间建一道大坝,灌溉、发电、吃水都能解决。
有了水就能种树,在所有的山头种上速生林,水杉、红杉、杨柳、泡桐、落叶松,再撒上灌木和草的种子,不出三年,目之所及都会变成郁郁葱葱。
有了树就能蓄水,我跟村里的老人聊过,一爿店的降雨量其实不算少,只是因为土壤结构和地形的关系,水很快会流走渗透到地底下,很难留住。”
南易又指向东南面,“按照地形和以往的降雨角度来看,那里是最容易形成小溪的,那一片多种草少种树,引进一些马鹿和白臀鹿放养在那里,到时候风景一定会非常优美。
边上再种上虞美人、三色堇、大滨菊,春夏秋三季都可以看到花海,风景美,自然就会吸引游客过来,游客只要来,免不了要吃饭买点土特产,村里可以增加收入,而且,一爿店出名了,种植的农作物也容易形成品牌。”
南易接着又指向正南面的山谷处,“那里以后叫药王谷,把村里所有的族谱都找出来往前翻,看看能不能翻出一个神医的祖先来,不是神医也行,只要是个大夫。
翻不出来就现编,把县志借回来,查查哪个名医说不清楚籍贯事迹的,请回来当祖宗。
我已经看过,药王谷适合种当归和党参,当归用途广泛,药性甘、辛、温,补血的方子里基本都会开它,只要种得好,根本不愁卖。愁卖也没关系,我有认识人,开口求一句,总能卖掉的。
山麓那里可以建一个药王观,先找人按照残垣断壁的古迹建……”
南易洋洋洒洒地把他对一爿店的规划都说了出来,把马海龙听的那叫一个两眼放光,向往了一会“好日子”,他又回到了现实。
“南教授,要按照你说的做,需要很多钱。”
“钱不是问题,你也知道,这次我是带着钱来的。”南易看向马海龙的脸,“严格说起来,我不是过来扶贫的,我出钱,村里的村民出力,我们一起改变一爿店的落后面貌。
等一爿店的日子变好,我要收回花在这里的钱,而且是连本带利,接下去我还要去二爿店、三爿店……国内的贫困村还有不少,在有限的时间里,我想让更多的贫困村脱贫致富。
邓公曾经说过,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1977年,我主动成为一名知青,响应号召,深入农村,去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那时候我还年少,除了有把子蛮力可以干农活,其他的什么也干不了。
所以,恢复高考后,我考进大学深造,毕业之后又辗转去了国外,一边在国外工作,一边做生意,一边继续学习国外先进的经济理论和实践。
用了十几年,我成了先富起来的那一拨人,不愁吃穿,也没什么后顾之忧,现在,我回到农村,准备用我学到的知识,来履行我应尽的义务,我要把一爿店建设成西北江南。”
南易的话,令马海龙肃然起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