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政事堂变化更换相国(1 / 2)
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的心思,早已被大唐群臣猜的一干二净。百济攻打新罗,只为地盘。高句丽插手百济新罗两国战争,则是为了窃取好处,而新罗则是被动挨打。这其中,最得利的莫过于高建武,若非渊盖苏文图谋不轨,高建武说不定还能趁机灭掉新罗或者百济。
故,唐朝的战略目标很清晰,先干掉高句丽。趁着百济和新罗死磕的时候,帝国动手,灭掉高句丽。而打完高句丽之后,无论新罗百济是否罢手都不重要。
如果他们停手,那么唐朝可以联合新罗,灭百济。以新罗对百济的仇恨,他们没理由拒绝。如果他们不停手,那更好,唐朝直接帮助新罗攻灭百济。
而摧毁百济之后,剩下的新罗又能翻起什么水花呢。
至于借口,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不想揍你。
“高句丽灭后,可从莱州登船,走水路押运粮草.”徐世绩侃侃而谈,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相当仔细。
由于群臣策力,很快制定出合适的攻略高句丽方案。说实话,帝国这些年灭国甚多,对这一套相当熟悉,根本不必如何费心。
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
此前李智云不搭理新罗使臣,也是在等形势变化,不管怎么变,唐朝优势永远在,所以他不着急。高句丽不下场,只想从中取利,那就不必等了。
经过这么长时间观察,李智云可以肯定,百济新罗是死敌,这两国不可能联手,明年大概率还要打。而高句丽内部因为分裂的关系,下场的可能性不大。
既然如此,那也不必再做其他考虑,待百济新罗打起来,他们就直接找个借口先灭高句丽,而后图谋百济新罗便是。
大唐国力年年都在暴增,粮草充盈,将士敢战,灭高句丽不在话下,他有这个自信,朝臣们也有这个自信。
而在另一边,得到朝廷的回复之后,新罗使臣泪流满面,他们终于得到唐朝的答应了。虽然是个密约,但只要唐朝愿意出手相助,他们新罗就不会孤立无援。
于是乎,新罗使臣欢天喜地的离开长安了。他们要把这个好消息带回去,告诉新罗王。
随着时间过去,贞观八年告终,帝国进入贞观九年。
正月,门下省纳言陈叔达抱病卧榻,上疏请求乞骸骨。皇帝不允并多加赏赐,挽留之。
后两日,陈叔达又上奏疏,请求乞骸骨,皇帝还是不允,再赏。
直到第三次,陈叔达乞骸骨,皇帝答应,又是多加赏赐,并降旨意,称赞他是大唐功臣。
实际上,陈叔达是真心想退休。他在相国位置上待的时间可不算短,自武德年间就是相国,直到贞观朝还是相国,粗略算来,他在相国位置上待了十几年,绝对算是大唐长寿相国之一。
和他一同当相国的人,如裴寂、杨恭仁等人,早已或死或退,他知道自己该退了。余下的时光里,他只想将《贞观大律》修编完善,给自己的官宦生涯留下一个完美的结束。
人,一定要知进退。
陈叔达明事理,李智云自然不吝啬赏赐一番。而后,便是考虑提拔谁做新相国。
这个问题也不难,没想两日,李智云便下诏,任命民部尚书戴胄为纳言,进入政事堂为相。
戴胄撑过上一次的重病,身体已经恢复正常,李智云自然会优先考虑戴胄进入政事堂。
目前六相分别是;中书令温彦博,中书令李靖,侍中房玄龄,纳言戴胄,尚书左仆射杜如晦,尚书右仆射薛收。
民部尚书一职,则由居延都督府长史岑文本接任。
陈叔达辞职后,并未引起什么动荡,反倒是岑文本成为民部尚书让不少人心里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