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欺行霸市(1 / 2)
今年的国庆,陈立东决定在留在家里过。
有媳妇的人,不能随便在外浪,务必该回家回家。
这个节,最主要的是去岳父家,新姑爷登门,一家人团聚,必须重视。
孙婕娘家已经搬迁到小康新村二期,一期在南陈村,二期在孙集镇东华集团总部西侧。
二期的回迁户来自孙集镇机关驻地周边两个村以及镇机关家属院,已经有上一千五百来户,5000多口人。
这么一个大村,尽管水、电、路、暖等硬件水平不低,但管理水平有些差。
有些住户家里还备有烧柴,有些人家养了鸡鸭鹅,甚至牛和驴等大牲畜也被养在院子里。
孙学松从熊岛回来过节,而且带回来一辆大轮子皮卡,和他一起回村的有20多人,都是在熊岛搞拆车的,这些人竟然都有新车傍身。
二十多辆各式各样的进口车,成为留守在家的发小们艳羡的焦点。
外出打工这些人,在小康新二村都有房子。
属于孙学松的这栋联排的二层楼,沿街的道座被建成了车库和工具房。
今天,车库成为了会议室,孙学松坐在一张凉椅上,正在给大伙开会,主要安排新二村环境整治问题。
孙学松跟员工和未来员工们说:“你们马上回去,抓紧安排。
我只等三天,如果谁家还有草垛,谁家还养着牲口,那你就留在家里搞卫生吧。
扫大街、拾大粪,也能拿工资。
告诉其他想跟着我出去的,先把家里收拾好,否则免谈。”
散会后,小康新二村就是一阵鸡飞狗跳。
远东拆车厂二车间主任肖振华跑到大伯肖国新家里,磨叨了一上午。
肖国新是做豆腐的,每天消化100多斤豆子,他做的豆腐供应者新村上千户人。
他家道座被改造成了豆腐坊,院子里搭了一个牲口棚,养了一头驴,拉磨用的。
肖振华想让大伯把驴处理掉,说这是老板的要求。
肖国新反驳道:“那是你老板,不是我老板,他可管不到我。”
肖振华凑到大伯耳朵边上说:“我们老板好像要竞选新二村的主任,还真有可能管得上你。”
肖国新把挑选好的豆子泡到大铁盆里,过了几秒钟说道:“等他选上主任再说。你让我把驴卖了,谁拉磨?你来拉还是他来拉?”
肖振华看了看磨坊里那套设备,心说:我又不是没推过,一年前驴下崽,我还绕着磨道帮你推呢。
磨坊那套石磨,传了好几代,到肖国新这辈足有上百年。
作为老大,肖国新接着做豆腐,肖振华的父亲当了赤脚医生,三叔参了军。
石磨上下两片,用青石打磨而成,上片直径足有一米二,下片带引流槽,直径都得一米五开外了。
上磨片朝下那面中间是个凹槽,下磨片中间铆着一根硬木,这叫磨脐,正好顶到上磨片的凹槽,推磨的时候确保两片磨沿着一个轴心转动。
两片磨相对的一面,要刻出花纹。
上磨有一个注料孔,磨盘转动,从注料孔倒进泡过的豆子,整粒豆子滑入两片磨中间,随着磨片的转动被碾成齑粉,并随着花纹流向磨盘的外沿,成为更细的豆浆,淌进引流槽里,引流槽某处开了一个孔,下边放着大桶,成为豆浆最后的去处。
肖振华问了一句:“叔,这磨得有多少斤?”
肖国新瞟了一眼这个侄子,说道:“下片500来斤,上片300多,当初搬这座磨,我请了好几个小伙子。
你想干啥?”
肖振华道:“我研究一下,给这磨盘装上电机,安上轴承,你再磨豆腐,按按电钮就成了。”
肖国新站了起来,也端详着传承百年的磨盘,问道:“行吗?”
肖振华笑了,走过去摩挲着磨盘,说道:“肯定行啊,我上职高的时候,老师一直说,机器改变世界。
现在汽车我都能造出来,别说改造一个电动磨。”
肖振华钻研电动磨盘的时候,许多小伙伴们在为另一个问题发愁,问题是家庭式草编作坊。
孙集镇南部一些村都有打草绳、织草片的传统。
草绳一般用来包装瓷器、砖瓦,也用到园林绿化方面,比如保护树木的根部,或者冬天的时候给树木绕一圈作为保暖的衣服。
滨海县有40万亩水稻。
孙集镇北部旱田,南部水田,水稻种植面积有两万多亩。
一亩水稻能产上千斤稻草,直接卖给造纸厂的话,能收入200元,可是编制成草绳的话,一千斤草绳能卖到600元。
这个时候,打草绳基本上是家庭作坊式生产。
二三百元购置一台草绳机,放在棚子里,就能生产。
草绳机主要部件是架子、齿轮和轴套,齿轮都是小翻砂厂出产的铸铁件,加工比较粗糙,动力还是人力踩踏。
一台草绳机转起来,齿轮咬合的嘎嘎声,扰得四邻都睡不安稳。
打草绳的,往往是下班的大人、放学的孩子,中午或者晚上轮换着踩踏草绳机编织草绳,晚上七点工作到十一二点,一天能赚三十元。
经过统计,整个小康新村竟然有六七十户编织草绳的人家。
现在是国庆,地里正在割稻子,还有一个多月,农田里的晾干的稻谷开始脱粒。
准备编织草绳补贴收入的人家,都要把自家的稻草运进村,甚至要从别人家买下不少。
许多人家会把稻草垛到大街上,9米的大街,你占房前、他占屋后,能剩下三四米就不错。
作为有志于改变家乡面貌的孙学松来说,这事必须管,但是真的很令人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