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重生之工业狂潮 > 第二百八十二章 电池大王

第二百八十二章 电池大王(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包机飞到东珠国际机场,陈佳宁亲自接机,把他送到香格里拉。

孙学松等候在酒店。

没错,他自五一节出来,就没回去过。

在陈佳宁的引荐下,他进入这家初创的新能源科技公司已经半年时间。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梁洪健就职于东珠另外一家科技公司,主要生产电脑硬盘、光驱的读写磁头,这家公司的控股方是太阳国的tdk集团。

tdk从做磁带起家,现在主营业务就是做磁头,在山姆、太阳、吕宋和华夏的旅大、琴岛、东珠都设立了工厂,产品垄断了全球70%的市场,年产值超过70亿刀,仅在东珠的这家工厂,产值就超过10亿刀。

而就在今年,这家科技公司失去了5位华人高管。

......

早在几年前,梁洪健就注意到随着手机、bp机、p3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传统电池正在发生着巨变。

新型干电池不仅可以让传统手机以及电子设备变得轻巧,而且还能快速更换和充电,将引发一场电池行业的革/命,也必然是巨大的商机。

梁洪健在老战友陈唐华的推荐下,找到厂里来自大陆的技术总监宁玉白去做了市场调查,随后将转型报告递交给了tdk。

然而,这份计划遭到上级的强烈反对,让梁洪健很郁闷。

眼看大好商机就这样放弃,梁洪健很不甘心,萌生了自己创业搞电池的想法,并说服在tdk总部的老战友陈唐华回来,以及请技术总监宁玉波加盟,一起离职的还有两位华人技术骨干。

几人成立的公司就是东珠新能源科技公司,简称“东新科”。

陈立东后世没有听说过这家公司,但是他却对宁玉波这三个字如雷贯耳,锂电池大王啊。

于是就把小舅子派了过来。

孙学松当初过来,只是考察技术和投资,并且带着订单过来。

什么订单呢?第一就是p3电池,第二就是电动自行车的电池。

东华电子的p3每年出货量1000万只,这一单如果交给东新科就得吃撑,况且还有3万辆电动自行车的动力电池做诱惑,两者相加产值超过1.5亿人民币。

所以孙学松被东新科的几位创业者当成了香饽饽。

没成想的是,孙学松在几天

后就跟陈立东说要帮东新科搞研发。

陈立东有些好笑,听孙学松说,东新科内博士就有5位,属于这个行业为数不多的精英人士,十几位员工也是硕士以上的高学历。

孙学松加盟创业团队,简直是家雀进了凤凰窝,帮人家搞科研,简直口出狂言。

可是没想到,这个小舅子竟然一呆就是半年多,而且跟对方相处非常融洽。

他想不到的是,孙学松有相当不错的电路和电子知识,特别是动手能力非常强。

东新科的几位博士,专注于技术攻关,而孙学松则帮助他们进行试验操作。

特别是,几人的创业资金不到300万刀,其中少一半用来购买了专利,剩下的资金已经十分拮据。

孙学松来了之后,很快就将所需的试验设备、仪器、耗材添置到位,租下几间实验室和几千平米的试验车间,添置了所需的仪器设备。

至于花费的资金,全是孙学松自掏腰包。

这一系列动作,很快获得了大家的好感,也加快了研发的进程。

这段时间,由宁玉波主导,正在加紧科研,作出一种能用应用于电子产品的聚合物锂电池。

当今时代,蓝星电池行业基本掌握在太阳国各大电池厂商手里,由索尼电子主导的硬壳式模块电池组占据着主导地位,东华的p3也要用索尼电池。

今年年初,索尼公司发布了一款形如巧克力的聚合物锂电池,样式小巧便于携带,适用于各类消费电子产品。

宁玉波曾在山姆国进修电池技术,很快就通过关系搞清楚,这项电池技术是由贝尔实验室研发。

他预判只要掌握这项技术授权,将锂电池灵活封装成不同型号的电池块,就能满足任何电子产品,成为东新科最有力的“秘密武器”。

这个结论让梁洪健和陈唐华喜出望外,当即让曾毓群兴冲冲带着100多万刀直奔贝尔实验室,拿下了这项专利。

可直到宁玉波签完协议,拿到资料后才发觉被忽悠了。

且不说东新科按照协议支付了100多万刀的授权费,而且还要规定每生产一块电池还要再支付相应的扣点。

关键是这项技术已被授权给了20多家企业,这让本想一鸣惊人的东新科顿时陷入强敌环绕的局面。

最让人窝火的是,宁玉波按照专利技术研发电池时发现,只要多次充放电,电池就会鼓包变形,无法正常使用。

气不过的宁玉波找贝尔实验室讨说法,可对方双手一摊,表示这个情况确实有,自己以及其他被授权企业都碰到过,可研究来研究去,他们也没辙。

这时,东新科好不容易融资到的300万刀用于租实验室、买设备以及专利,已经花了七七八八。

如果没有孙学松的加入,可能这笔投资就要打水漂。宁玉波也被胸中一口气憋坏了:自己提的建议,又是自己经手的项目,结果却成了个烂摊子……

于是,他来不及安慰几位搭档,自己钻进实验室苦苦研究起来。

整整半个月时间,宁玉波带着团队尝试了几十种电解液配方,在反复测试了其中的物质成分后,终于解决了电池充电胀气的问题。

国际顶级实验室都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被宁玉波攻克,也让东新科有了明天,宁玉波一战成名。

这两个月,宁玉波正在研究如何将电池定型,并推向市场。

孙学松则在鹏城、东珠两头跑,选址建设电池生产厂。

东新科的几位股东原打算将工厂落在东珠,被孙学松给叉掉了,他主动承担了建厂的任务。

工厂的规划设计、工艺方案出自宁玉波之手,孙学松负责考察厂址、采购设备和流水线的组装。

鹏城的工厂将被叫做1号厂,将来还要在蓟市设立2号厂,宁玉波还跟孙学松说过,条件允许的话还要在他的老家胡建建厂。

陈立东到了东珠之后,当晚就与东新科的几位股东见了面,把酒言欢后,变吃夜宵边交谈。

谈的可是大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