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谁才是今科状元(1 / 2)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买到考题。
虽然历朝历代,对于泄露考题一律严惩不贷,从发配流放到砍头腰斩,不一而足。
雍正年间的俞鸿图就是因为小妾的原因不小心泄露了考题,光荣的成为了华夏史上最后一个被腰斩之人。
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给足好处,上刀山下火海都有人去,何况区区漏题?
为此,朱瞻圻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此次会试的考题,朱棣昨天才确定的,只有他们爷孙两个知道。
昨天夜里,朱瞻圻亲自监工,边刻边印,至黎明时方才印完。
所有参与刻印考题的人员一律由锦衣卫看管,直至考试完毕,方才能够自由行动。
印出的考题也是朱瞻圻亲自带人送到贡院,在开考前一刻,才交到了十几名考官手上。
除此之外,作弊还有买通同考官、“割卷”、“换卷”等诸多手段。
各个环节都不能有一点马虎。
为了最大限度的公平公正,朱瞻圻召集了一大批翰林学士,将每名考生的试卷誊抄三份。
每名考生的试卷均有三名不同的阅卷官。
三人一致同意,方可推荐给朱瞻圻决定是否录取。
若三人中两人同意,一人不同意,则随即挑选第四名阅卷官,经第四人同意方可推荐至朱瞻圻。
少于两人同意的情况,一律按照落榜处理。
只不过按照他的做法,阅卷的工作量比以往大了不少。
足足半个月后,朱瞻圻才确定了榜上有名的一百五十份试卷。
再之后,又和一众阅卷官们讨论了一天一夜,才排好了名次。
这些上榜的考生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贡生。
于谦、曾鹤龄、刘矩等人均榜上有名。
这次放榜之后,考生们再无异议。
金榜题名的自然欢天喜地,落榜的考生默默地收拾行李,黯然退场,准备三年后卷土重来。
七日后,朱棣在奉天殿举行了殿试。
殿试大多数情况下由皇上亲自主持,意思是“天子亲策于廷”,所以又称“廷试”。
凡是参加殿试的贡生,只分等级而不落选,说直白点也就是给大家排排坐次,将来见面好称呼。
相比于会试,殿试仅需一天时间。
皇上出题,日落之前交卷,第二天阅卷,第三天发榜。
第二天傍晚的时候,阅卷官们拿着两份试卷来找朱瞻圻。
这些阅卷官的任务就是将试卷分成三等,以拟定三甲人选,特别是挑选出—甲的三份卷子,其他二甲按照阅卷官的好恶随便分等,无关紧要。
这两份试卷大家争执不下,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将哪份试卷作为第一名状元人选。
其中一份是“富民六策”,此文不仅文风流畅,大气滂沱,而且紧贴民生,六条政策拿出来就可作为富民强国的方针。
只是文中对当前朝政颇有微词,朱棣见后必然不喜。
另一份是“平蒙十条”,虽说行文上非常一般,但十条措施见解独到,可谓是句句能说到皇上的心坎里去。
众人在朱瞻圻面前争执了有小半个时辰,仍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