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张骞这人能处(2 / 2)
这位未来的博望侯看似粗枝大叶,差不多就是一名粗鄙武夫,实际上,却是一位心思缜密的人物,略微露出一丝破绽,估计都会前功尽弃。
当然,也许是杨川多虑了。
但这不要紧,他既然想跟随张骞归汉,想借人家一点力,让自己在长安城里活得滋润一些,就算多做一些水磨工夫也是值得的。
有些道理听上去高大上,实际上,在杨川看来,天下大事小事,就跟烧菜做饭、治病救人差不多:投其所好,对症下药。
所谓厨艺,无外乎食材、阅历与火候。
有些食材最好囫囵入锅,胡乱炖个二三分熟起锅装盘,直接用老刀子割着吃,越是肥腻,就越能显露其豪迈之气,最适合武夫、猛将、江湖豪客等装逼犯。
那些人的肠胃发达,就算吃出一点什么问题也不打紧,反正在无人的地方吐出来就没事了。
而有些食材,就不能如此简单粗暴处理。
就譬如这位大汉使者,武功极高,阅历丰富,书也读了不少,满脑子都是封建迷信、皇权至上和加爵封侯,偏生又很会捉摸人心,这就很难对付了。
故而,杨川就不得不使出一点水磨工夫,尽量做到尽善尽美,毫无纰漏。
在后世,大夫与厨子的‘工作服’十分接近,都是白大褂、白帽子、大口罩。
杨川认为,这一点很妙。
也不知是一种天意巧合,还是有人深入研究过,总之,将‘病人’与‘食客’相提并论,也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承认——
饥饿,也是一种病。
只不过,有些人的饥饿,体现在胃里,有些人的饥饿则体现在心里……
……
进一步取得张骞的信任,这是第一步。
接下来,杨川也该为自己的归汉大计做点准备了。
次日一大早,他从豹姐的‘怀抱’中挣扎着起床,简单洗漱一番,便来到张骞和堂邑父的房间:“大叔,小子有件事需要帮忙。”
他开门见山的说道:“小子发现一处于阗玉的矿床,其中,有很多羊脂玉的籽料,咱们要不要采挖一些,悄悄带回去,也好换几百亩良田?”
堂邑父溺爱的瞅着杨川不吭声。
张骞则眼前一亮,轻咳一声,淡然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就算汝带回长安去,也须敬献给皇帝。”
杨川讪笑一声,道:“如果数量少,自然要悉数敬献给皇帝,可若是数量极大,咱几人也不能白辛苦吧?
更何况,小子又不想当官,只想回到大汉后能有几百亩良田,多娶几房妻妾,生几炕娃……”
这是他给自己贴的另一个标签:贪财,好色,胸无大志。
也是他主动露出的缺陷与软肋,以方便张骞捏拿。
果然,张骞的脸色再一次变得温和起来,语重心长的说道:“小小年纪不学好,不求上进,如何能建功立业、光耀门楣?”
“提前说定,若玉石籽料不多,便须尽数上缴朝廷!”
瞅着正气凛然的张骞,杨川放心了。
这位老哥还行,虽然古板一些,但多少有点人情味儿,不像有些著名的历史人物,观其生平经历和丰功伟绩,还以为是完璧无暇的老石女……
杨川初步判断:张骞这人,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