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闷棍和甜枣(1 / 2)
林禹跟随大部队,从客场回到凤凰城。
球队又是一波客场两连败,林禹觉得,金特里应该下课了。
即便科尔再怎么护着金特里,舆论的狂批以及太阳球场上糟糕的表现,已经让很多人对金特里产生了不满。
不仅是巴克利这种隐藏在明面上的林吹,肯尼·史密斯这种和太阳不相干的解说都觉得:
“明明靠着以林禹为核的单打进攻赢了几场强强对决了,埃尔文·金特里却像是入了魔一般,执着于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跑轰进攻,太让人不解了。”
甚至格雷格·伯顿这位曾经支持金特里的、菲尼克斯当地的篮球名记,也站出来呼吁:“埃尔文·金特里在犯罪,他这种执教表现,已经不适合继续担任菲尼克斯太阳的主教练了。”
没错,已经有好事者的飞机挂上“埃尔文·金特里下课”的横幅了,这种情况下,金特里还能不下课?
回到凤凰城的林禹,回到他在凤凰城租住的公寓,等待着金特里下课的官宣。
可他从非比赛日也非训练日的一早等到傍晚,都没能得到球队的官宣,反而是等来了一阵门铃声。
林禹正奇怪,主要是他在凤凰城的住处,除了他的经纪人丹·费根,除了上门过夜的艾玛·罗伯茨以外,应该没人知道啊?
这个时候,谁会按响他的门铃呢?
难道是艾玛·罗伯茨从洛杉矶过来了?没提前说,想给自己一个惊喜?
林禹的脸上带着笑意,打开了公寓的门。
可映入他眼帘的,却是史蒂夫·科尔这张老脸,这老家伙还扬了扬手里的一瓶威士忌,看这意思,是蹭饭来了。
林禹翻了翻白眼,科尔笑嘻嘻的钻了进来,半开玩笑的来了一句:“怎么,不欢迎吗?”
“欢迎,当然欢迎,不过史蒂夫,我一个人住,可没准备什么吃食……”
科尔不以为意:“没事,我都准备了,待会就有人送餐过来。”
合着这位不是来蹭饭的,是来送饭的。
林禹的心情美丽多了,此刻的他在猜测科尔上门的目的。
难道是金特里下课了,科尔来找自己讨论新帅的人选?
科尔也没磨叽,很快他就揭开了他上门的目的——
“球队客场又是一个两连败,我不太满意,已经找埃尔文聊过了……”
话说到这,林禹甚至都以为科尔的下一句就是,金特里已经下课了。
可随即,科尔话锋一转:“他承认了他的错误,并且同意做出改变,球队会彻底放弃跑轰进攻,转而以你为核。”
林禹抬手:“等等,史蒂夫,你的意思是,埃尔文不会下课?”
科尔一愣:“下课?他当然不会下课,只是输了几场常规赛而已,调整回来就是了。”
林禹默默摇头,仅仅只是输了几场常规赛而已吗?
现在的林禹,终于明白为什么史蒂夫·科尔第一次离开解说席作为球队高管的旅程最终失败了。
这个时候的史蒂夫·科尔,头脑太简单了,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得太简单了。
从为了摒除跑轰印记而交易得到鲨鱼这件事就能看出科尔的头脑简单了,现在的科尔想得也一样太简单了。
的确,输几场常规赛不算什么,可金特里的问题,不仅仅是固执己见导致球队输球的问题,而是他对林禹的偏见。
如果金特里对林禹没有偏见,他会一开始就把林禹按到板凳上、不给首发吗?
如果金特里对林禹没有偏见,他又怎么可能在以林禹为核的单打进攻连克强敌的情况下还固执的要回到跑轰进攻的怀抱?
如若不是舆论反弹的太厉害,金特里有了下课的危险,他也不会选择妥协。
这种教练,科尔还要留任?这就恶心到林禹了。
林禹眉头微皱,却没有提出异议,他还不想背上一个教练杀手的名号。
“也挺好,给了我打完这个赛季就跑路的理由……”
这太阳,绝壁是不能留了,总经理头脑太过简单,主教练还是个思想有问题的猪头,经此一遭,林禹已经打定主意,打完这个赛季就溜。
他也自信,即便如此迅速的跑路,菲尼克斯的球迷也不会喷他的,因为他会给菲尼克斯留下队史第一座总冠军奖杯。
这就像后来的科怀·伦纳德加入猛龙一个赛季给猛龙留下一座总冠军奖杯然后跑路一样,球迷不但不会喷,他们还会感恩戴德。
“你来找我,不会就为了这事吧?”
说实话,金特里不下课,林禹就觉得球队的面貌没多大的改变。
战术?
金特里肚子里没货,他能做的也就是泰伦·卢后来做的,高喊一声“把球交给林禹”就是他的极限了。
“还有另一件事,上次我听你说,球队还需要一个侧翼专职防守的球员?”
科尔旧事重提,看这样子,林禹上次的提议,他应该是没有采纳。
林禹大概猜到,背后应该有一波他和金特里的隔空博弈,现在,金特里惨败,主动权自然就来到了林禹手中。
“是,怎么,你有想法了?”
“就是没想法,所以我想问问你,有没有什么推荐的人选?”
看着科尔有些真诚的目光,林禹大概猜到,这可能就是科尔的敲一闷棍、再给个甜枣了。
敲一闷棍,指的是金特里在舆论狂批他的情况下留任,给个甜枣,就是现在太阳的引援要听林禹的意见了。
看上去,这是把林禹的球队地位提上去了,可实际上,金特里不换,科尔的这一问,就只是一笔交易。
林禹也没客气,主要是这个赛季他是真的想拿总冠军,他必须物色几个适合自己的队友,而侧翼专职的防守人,就是重中之重。
一个侧翼专职的防守人……林禹苦着脑子思索了一会,很快他就想到了一个——
“去试试凯尔特人的托尼·阿伦,我觉得他是最合适的人选,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