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413章 无主(2 / 2)
不够什么?
不够影响力?
不够威慑力?
既然茂都不够格,那要什么?
难不成要望都吗?
韩渊这话刚说出口,赵清珵就笑了。
“韩大人不愧是六部之首,其心可当大任。”
、第413章 意气
“这高帽,南翊侯还是别给我戴了。”韩渊低头喝了口茶,“南翊侯想要在望都办成大事,无可指摘,就是不知道你的能力配不配的上现下的野心?倘若人心不足蛇吞象,实在可惜。”
韩渊这话说的直接,若是换其他人只怕会觉得落脸,赵清珵倒没觉得什么,脸上的笑意不减,“韩大人此言不错,世上之事最怕夸下海口却一事无成,韩大人有此顾虑,晚辈多有理解。”说到这里,赵清珵看向李聿,“此行茂都,润安当立大功,韩大人若不信我,不妨相信润安。”
在望都,李聿有这个分量。
说来讽刺,北周重文轻武,但一旦手握兵权,却立马能够让所有人产生畏惧。
李聿大刀金马地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在韩渊目光看过来的时候,抱臂看向他,少年人桀骜的眉眼写满了不耐烦,但尽管不耐,却依旧老老实实地坐在椅子上听他们说话。
韩渊终于不再赵清珵质疑的任何话。
少年人的热血被辜负了实在可惜,此事就算只有十之一二的可能,他也愿意为此再搏上一搏。
“润鹤,”袁庭托大
,喊赵清珵小字,他吹了口热茶,慢吞吞地说道:“你既决定让望都成为土地改革的中心,眼下便有一桩最要紧的事情需要解决。”
御史台。
御史台中以梁崇为首的那帮老头子咬着赵清珵不肯松口,如今梁崇带头装病,已经快一个月没有上朝了,金銮殿上上朝的官员一日比一日少,照这个势头下去,赵清珵都快要把整个文官集团得罪完了,届时就算有内阁在后头替他撑腰也无济于事。
更何况,袁庭此人手段一般,未必就会为了一个赵清珵弃整个朝廷不顾。
如今朝堂之上两派僵持,不过是赵清珵在茂都处理地方顽疾,袁庭不好在明面上背刺赵清珵。
立场决定态度,利益决定立场。
赵清珵如今和袁庭是利益共同体,所以他能够绑在内阁这条船上,假以时日他失去了价值,内阁只会像放弃赵昀一样毅然决然地把他踢出局。
“阁老以为,现下这帮人在朝闹事,当真是因为我吗?”
听到赵清珵这话,袁庭愣住了。
“这话……什么意思?”袁庭看着赵清珵,在问出来的那一刻,他就想明白,他有些意外,“你是说,还有旁的人在浑水摸鱼?”
赵清珵不知道袁庭是真的无知还是在装傻,总是他就装作袁庭什么也不清楚的样子,将自己心中的猜测直白地说了出来,关于赵昀在朝中尚存的势力,关于皇后在其中的作用,或许内阁中的人早已猜出来了,只不过没有一个人提出来,赵清珵懒得虚与委蛇,撕开表象看清本质,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内阁中庸了太多年,身为北周文臣之首,内阁在北周该发挥的作用实在不该只是如今这样。
和稀泥,成为章平帝制衡太子与皇后的工具。
赵清珵想,若是老师如今还在望都,看到昔日雷厉风行的内阁成为如今这个模样,该作何他想。
心寒彻底不过如此。
“赵昀既然出局,阁老,您以为,这些曾经赵昀的附庸,又该如何?”
“这……”袁庭有些犹豫,毕竟称病的这些官员,有不少都是朝中要员,比如御史台的梁崇,又比如六部中的那些侍郎给事中,六部给事中虽然只有六品,但却拥有巨大的权利,得罪了他们,赵清珵日后在朝堂之上只会寸步难行。
“北周官员千万,地方向来不缺饱读诗书的才学之士,既然这些人三天两头称病告假,不妨就放他们回乡养老,偌
大一个北周,难道还找不出几个做官的了?”赵清珵说这话时流露出来的笃定莫名地让袁庭等人想起来了刚登基的章平帝。
何等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如此一来,朝堂只怕会大乱。”
“乱则生变,阁老难道当真觉得如今的望都朝廷,没有问题吗?”
后党和太子党象征多年,望都官员早就在欲望之下失去了本心,这样一个乌烟瘴气的朝廷,注定办不成大事,与其苟同,赵清珵宁愿不要。
“阁老,改革是会流血的,您总不希望,这第一滴血,是咱们自己人流的吧?”
“干!”
袁庭还在犹豫,韩渊却发话了。
他对赵清珵提出来的土地改革百般反对,如今一朝落定,倒是赵清珵说什么他都觉得对,他看向袁庭,“光仁兄,我们都老了,趁还在这个位置上,能多做点就多做点。如今望都这个朝廷,都成什么样子了?一个个只知道蝇营狗苟钻营心计,实在不像话!若是海老尚在,必定不会有如今这个局面,光仁兄,如今正是好时机,他们那帮人想要告假就让他们告!我这个吏部尚书难不成是吃干饭的?一个两个无法无天,那就索性都不要上朝了!咱们将官员考核提前,谁不想干了,就给老子滚蛋!咱们北周不缺人才,有的是官员想进望都!”
啪啪啪,书房中响起一阵拍掌声,就听见李聿敷衍地说道:“吏部尚书好魄力。”
“吏部尚书这话,我李聿第一个替您效忠,但凡有用得上禁军和三大营的,尚书尽管发话,望都军防尽听调遣!”
有兵的是大爷,尽管望都没人瞧得上武夫,但也就只有李聿能够这么横。
韩渊都这样说了,袁庭自然没什么好说的,他的神色虽然还有些犹豫,但却也没有继续反对。
就这样,章平三十七年的官员考核开始了。
与此同时,锦衣卫和禁军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城内巡防,这一年夏天注定谁都不太平。
那一段时间,望都官员最怕听到的就是锦衣卫和禁军到了。
锦衣卫代表着皇权,一下拜帖便要将人带走,那阵子官员白日里上朝,有胆子小的出门前便会写好遗言,免得白日上朝便没命回家。
锦衣卫在望都沉寂了太久,直到此时此刻,所有人才反应过来,原来前朝皇权之下的鹰犬是如此令人闻风丧胆。
那年夏天,就连望都的百姓见到锦衣卫,都会忍不住退避三舍,不敢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