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什么档次!让天下第一当学徒! > 第44章 策论也不是对手

第44章 策论也不是对手(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各位爷,汴京花魁,伶花来了!”

随着账房的话音落下,被称为汴京花魁的伶花从他身后现身。

只见伶花面纱遮脸,含羞待放,肤如凝脂,美艳动人。

可熟悉的惊呼与赞叹却没有想象中出现,原本伶花无论出现在哪里都是绝对的焦点,这还是她第一次受到如此待遇。

没有等来惊呼,伶花抬起头,看到了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

正是李潇玦的双眼,正在看着伶花。

这究竟是怎么一双令人心动的眼神,伶花见过无数男人,也见过无数双眼睛,可这种真挚,纯粹的感情,她可从未见过。

尽管对方是个女人,伶花却感觉自己沦陷在这双深邃的眼中。

看见双方都愣在原地没有动,账房再一次高喊伶花的名号。

“诸位爷!您抬眼!汴京花魁,伶花来了!”

这一次梦华阁中的人终于是反应了过来,纵使是身为王爷,阅女无数的景王殿下,见到伶花也是双眼放光。

“景王哥哥,这个伶花是谁?长得好好看啊!”

哪怕是身为公主的赵易柔,也被她这种长相和气质惊到。

“伶花,也叫金三姑娘,三年前的天下花魁大赛,金三姑娘凭着一曲蔡文姬的胡笳十三拍冠绝全场,力压群花,拔得头筹,天下男人无不为其疯狂!甚至就是女人也有不少拜在其裙下!”

“天下花魁大赛,这么有趣的事情我怎么不知道?”

“你去年才从西域回到京城,不知道不是很正常么。”

景王看着伶花,曾几何时,对她也很是爱慕,两人也曾同行。

如今却是相见何必曾相识了。

“伶花姐姐的美貌名动京城,其嗓音更是名冠九州,想来姐姐肯定会‘阳关调’的。”

尽管伶花刚刚一直坐在后面,但还是听到了李潇玦刚刚做的诗句,当然也是敬佩万分。

还以为是某个世家公子,可没想到会是以为如此清纯的妹妹。

“当然,妹妹是打算和姐姐共演一曲?”

“自然,不知姐姐是否愿意赏脸?”

伶花没有回答李潇玦,只是走到台上,摆平了琴。

“妹妹,请!”

看到伶花并扶好了琴,范会和章昭也却还是口不择言,一直到伶花的琴声响起。

不愧是天下名伶,琴声悠扬,让人沉醉。

随着琴声响起,李潇玦也开始随着曲声颂歌。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赵宗汉从来没有想过这李潇玦竟然还有这等丝毫不差于伶花的嗓子,以前怎么还从来没有注意到这种事情。

这两句诗唱出来,章昭和范会二人总算是消停了不少,或许李潇玦仅仅做了一首诗,让他们并不服气,可又能唱得如此之优雅婉转,着实让他们十分敬佩。

伶花心中也是十分佩服,不仅做的一首好诗,又有如此的嗓音,不愧是令她都心动的女人。

“此生此地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李潇玦抬起头,望着天空,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闭上了双眼,感受着其中的诗意。

章昭和范会瘫坐回凳子上,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败于一位女子之手。

而这女子又不是什么书香门第,不过是一介大夫,这是让他们不能忍受的。

伶花一曲结束,众人还沉醉在这诗歌当中,既有那花好月圆的喜悦,又有为那离愁别绪的哀伤。

众人都沉浸在这种情感当中,李潇玦偷偷地眯着眼睛,看着别人这番陶醉的样子。

苏轼,你可别怨妹妹,要怪就只能怪妹妹不懂得作诗。

李潇玦这首中秋月,乃是苏轼几年之后在中秋做的诗,虽然在中秋的诗歌当中,没有水调歌头那般有名,可依然是一首传世佳作,章昭和范会的诗,哪里比得上苏轼。

再加上王维‘阳关曲’的谱子,自然是让人陶醉其中,不可自拔。

而李潇玦这般能做出苏轼还没有做出的诗,以及用阳平调唱出来,这都是黑玉的功劳。

赵宗汉在楼上鼓掌,这曲调和诗句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随后掌声雷动,即使是之前包围着李潇玦的壮汉们,也由衷地鼓掌。

“丁大夫不仅作诗水平如此高超,甚至连嗓音亦如此动人,实在是令人汗颜呐。”

尽管蔡卞知道自己的救命恩人有着高超的医术,可没想到作诗吟曲的水平也如此之高。

“景王说,今日诗会,论诗不过是兴趣使然,重点还是要论策,诸位太学生莫要灰心,还是有机会的。”

景王的下人突然过来传话,听到这话的范会二人眼中又燃起了希望,一拍桌子又站起来了。

“景王殿下说得不错,今日的主要事情是策论!”

“没错,策论!当今读书人自当是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自当是为了大宋出谋划策。”

景王的话像是一剂强心针,又给赵、章二人灌进了动力。

坐在楼上的景王看着再一次兴奋起来的二人,心想又有好戏看了。

李潇玦倒是不在乎再和这两人一决高下,只是自己来这里是要吃好吃的,现在却成了这景王和荆国公主找乐子的工具了。

李潇玦抬头想看看这景王到底是谁,可景王在帷幕后面,看不太清。

“要不要开视觉增强?”

黑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不用,一会就知道是谁了。”

景王的话和章、范二人的话将陶醉其中的众人惊醒。

蔡卞只得再一次主持策论。

“那便开始论策吧,这次论策的事情就只有一个,关于介甫先生的变法之事,不知各位有何见解?”

这次章昭倒是直接开口了。

“在下认为介甫先生变法之事本身乃是一件利国利民之事,但不可过于急切,当年庆历年间,范仲淹先生便力行新法,力图改革,虽然有所成效,但正是因为过于急切,才导致了变革失败。”

听完他的话,另一个人立刻站起来反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