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通过审查(1 / 2)
三年的时间,刘海洋跟着周旭东东奔西走,对鲲龙的每一个环节都无比认真,所有的一切进展得无比顺利。
鲲龙顺利使用了国产的涡桨发动机,发动机进一步提升性能参数,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发动机的制造改良技术,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鲲龙的起落架,同样取得了技术性的进展突破,液压传感器以及信号传输系统,完全自主化生产,更为可喜可贺的是,鲲龙的钢结构,完全达到了飞机起落架,所需要的要求。
飞机的起落架要求钢的强度抗裂性,以及稳定性等等特别高,之前生产起落架的钢铁厂,因为炼钢的精度,达不到各种指标,差距还不小。
三年的时间不断攻坚克难,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走,步步为营,终于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
冶金钢铁制造技术突飞猛进,这都是鲲龙带来的连锁效应,最初的修正常数,在确定鲲龙的详细设计图纸的时候,并没有产生太大的作用,这也是刘海洋始料未及的,也充分证明了实验室数据和现实生产制造,完全不是两个概念。
刘海洋作为鲲龙总设计师周旭东的工作助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周旭东有意无意地把一些非常重要的工作,交给刘海洋。
刘海洋完成得非常好,三年期间周旭东有一次劳累过度,晕倒在车间,被刘海洋和王少鹏急忙送到了医院,在医院休息调养半个月之久,那一段时间,几乎都是刘海洋,在主持所有工作。
周旭东对刘海洋的工作无比满意,像刘海洋这样的年轻人,绝对不应该留在荆门的研究所,应该去更远更高的地方,这样的人才,要为航空工业建设,出力才行。
刘海洋还要去上海出差,这一次任务非常重,将迎来鲲龙从设计研发到现在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实验,也是第一个实验。
都说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对这个实验,刘海洋颇为重视,同时也是他的薄弱环节。
出差之前,刘海洋特意花了一周时间,学习这方面相关的专业知识,周旭东生病住院之后,身体时好时坏,很多工作,都是刘海洋在扛大旗,王少鹏也成为刘海洋得力的助手。
研究所甚至有这样的小传闻,说刘海洋是周旭东的工作助理,王少鹏是刘海洋的工作助理。
刘海洋对这句话并不赞同,他跟王少鹏更多的是师兄弟关系。
鲲龙AG600汽水布局通过资格审查,这也就意味着,鲲龙这个大家伙,越来越有样子了。
紧接着是鲲龙机头机翼的静力实验,这是第一个大型研究实验。
“去上海出差,还是你陪着我去吧,我对这方面,了解得不专业。”刘海洋对王少鹏说。
王少鹏却不想跟刘海洋,一起去上海,因为冯雪敏。
“你自己去吧,那我跟你去也挺麻烦,现在你也不用去见郭子铭,再说了,你跟冯雪敏有那么多话说,我在中间,像是电灯泡,多没劲呀。”王少鹏才不想去呢。
再说这个飞机的全身静力实验,严格意义上来讲,他们去更多的是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