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3章 智库标准(2 / 2)
十几岁的身体素质拼不过七十多岁的老头,听着蛮惊悚的。
“第七,避嫌保密。”宋河道,“很多原本你们能挣的钱,因为智库身份就不能去挣了,亲属也不能去挣。名声荣誉也要舍弃掉很多,身份得保密,工作内容也得严格保密,时刻小心泄密,提防认识的任何人,一辈子不能醉酒。”
夫妻俩一条接一条罗列,前后说了18条标准要求。
三个神童听的脸色泛白。
“就这些。”宋河说完,目光扫过三人,“决定一下,你们三个谁进智库?”
“我……我不想进。”杨玉支支吾吾,“太耗时间了,我还想做技术。”
“智库这个职业非常重要,给国家出力也义不容辞,但真的太花时间了!”袁天罡愁眉苦脸,“进智库要牺牲掉很多搞科研的时间,我觉得我把时间拿去做技术,对社会贡献会更大一些!”
“是啊……我们都习惯做技术了,这个智库非得让我们这种科学家进去吗?不应该找专业人士去研究决策吗?”齐风为难。
宋河笑了,“专业人士?你们就是专业人士啊!谁比你们更懂天才群聚的科研模式?谁比你们更懂技术进步能带来的社会效益?谁比你们更耳濡目染科研圈高校圈的现状问题?”
“或许占用你们一些时间,你们少做五六个技术专利,但你们在智库里为科研圈发展献计献策,可能会让全国科研产出上升2%,那会是每年几万个新增专利!”相晓桐劝道。
“院长,那……你们也是智库成员吗?”杨玉问。
夫妻俩对视一眼,同时笑了。
“我们属于决策层。”相晓桐笑道,“我们有困惑会咨询智库,智库给我们提供很多建议、方案和调查报告,关系密不可分。”
“我们管理的企业覆盖成百上千万员工,我们的院士身份能调动很多学术圈资源,前科大有四所学院是我们直接管理,还有覆盖一二本院校的订单班,各高校的合作模式,乃至很多大学专业的教科书,产业发展的宏观方向,金融秩序的塑造等等。”宋河道,“每天我们都在这些方面做决策。”
周围神童们一阵笑,杨玉尴尬地笑着抬手捂脸,意识到自己问了个蠢问题。
确实,院长哪还用什么智库身份?本身直接就是决策层!
掌管拥有这么多公司、基金会、学校、科研院所,院长一道命令下去立刻有上百万员工学生跟着动!全世界都在紧盯院长的一举一动!
“我最喜欢的也是在实验室哼哧哼哧搞研发,但我每天都抽出大量时间来看公司学校的情况,必须这样才能干成很多事情。”宋河循循善诱。
“拿你们之前做的人造器官项目来说,就纯靠我带着你们在实验室一天天的干,得干多久才有结果?是不是前期收集数据就要至少四五十年?”
“我们用的海量数据哪来的?全国一堆高校和研究所帮忙做的!他们为什么愿意帮忙?一是我有院士身份带来的人脉,能快速联系各大高校,二是我管理前科大的王牌学院,和很多高校有合作关系,三是我的乘黄公司提供了海量资金,能付得起这么多人开工的钱,缺一不可!”
“明白了院长!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齐风目光忽然坚定起来,“我愿意进智库!”
“好!”宋河欣慰,“先进去学一学,核心智库进不了可以在外层智库混,实在不行回头还可以退嘛!”
“对!进智库绝不是说你就没法搞科研了,照样有大把时间搞!”相晓桐道,“智库要求你有某方面的专业性,你生疏了科研,反而会失去智库资格!”
……
除夕,凌晨。
袁天罡裹着羽绒服离开宿舍楼,最近两天反常的冷,空气吸进鼻孔里有种吸冰水的液体感,其实是鼻毛硬邦邦互相碰撞的感觉。
满地积雪刚要融化又冻上了,到处一层薄薄的冰,袁天罡瞥到路边一些光滑的反光,吓得立马把揣在兜里的手拿出来,这种看似人畜无害的路面薄冰,在寒假期间摔断了两个留校生的腿。
宋院长一如既往的慷慨,给骨折学生算了工伤,每人赔四十万,以至于不少学生居然有也摔骨折一下的冲动,好在待在前科大的学生都是见过钱的,没有人真去践行。
天还没亮,又是除夕一早,但学校里蛮热闹,一片喧嚣。
远处道路上不少白老师忙着除冰,用铲子敲,大瓶大瓶撒除冰剂,甚至还有白老师以碰瓷的姿势躺在冰上,用过热的电机温度去化冰,颇有王祥卧冰求鲤的既视感。
路口不少学生和家长在放大呲花,粗粗圆圆的筒子立在地上,小瀑布般喷飞两米高的火星,带着一阵阵的噼啪爆响,浓烟滚滚,相当有年味。
每个大呲花旁边站着一个白老师,煞有介事拎着灭火器,仿佛呲花能点燃柏油路似的。
大呲花是学校里允许放的最大烟花了,射程太远的大烟花有两大安全隐患,一大隐患是打中飞行汽车,虽然不至于像高射炮一样把飞行汽车击落,但烧的底盘乌黑总归不好,第二大隐患是飞进某些实验室窗户里,万分之一概率导致什么连环爆炸,传闻个别实验室放了些很带劲的东西,如果炸了能腾起蘑菇云。
春节期间很多学生留校做实验,毕竟每天赚几千块实在诱人,为了方便学生们和家人团聚,宋河特批允许学生家属在春节期间进校,但只能在非实验楼教学楼区域活动,此刻路口全是学生家长,欢声笑语陪着孩子,场面相当温馨。
袁天罡眼底闪过一丝落寞,他没有家长陪着放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