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天道有承负人心不可测(1 / 2)
还是东都洛阳那座威严霸气的紫微宫。
被叶净能吓成呆子的安禄山坐在龙椅上,他眼睁睁看着叶净能从云中来,伴着风雷去,挥手间凭空退散几百个守卫,短短几句话就吓得他如同一堆烂泥。那个矮豆丁的常持满,又把自己视如珍宝底牌的王小川四人如杂耍一般禁锢揉捏。
虽然他非常不愿意大开这种眼界,但形势比人强,愿不愿意他安禄山说了不算。叶净能留了一句话就匆匆而去,打发他如同打发一条狗,面对如此侮辱,安禄山泛不起丝毫反抗之心,如临深渊面向巍峨都不足以表达他心底的畏惧。
叶净能是走了,可常持满还在。
那把要命的小玉剑又重新由风雷雾气汇聚成型,化作了那个笨拙的小玉剑,依然安静静躺在那个木匣中。叶净能走了有半个多时辰,安禄山才突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常持满被这一嗓子吓得打了个颤。大殿外埋伏伺候的亲信侍卫们听见安禄山的哭喊,一窝蜂闯了进来,一群人将安禄山保护的如同老王八一般,而常持满,则是被另一群人团团围住,刀剑相向。
那一夜,安禄山不停的呼喊快来人啊,再多的人手他都觉得不够,整座紫薇宫里人心惶惶,人马喧嚣,折腾了一夜,一万余人涌入了皇宫,灯火通明,兵士们也不知道敌人是谁,各个如临大敌,无头苍蝇一般乱哄哄。常持满冷眼看着这些人忙活,因为有了叶净能的出现,他军心大定,知道往后的路该怎么走。别看太史局只有十来个人,可如果不顾世俗羁绊和天道报应,安禄山集团区区数万世俗军马,再多他也不惧,土鸡瓦狗而已。
有师父撑腰,还怕个毛!
就算老天爷真要将下神罚,还有师父在前面顶着,他常持满怕什么!
常持满喜滋滋,安禄山苦哈哈。
那把玉剑一直跟着安禄山,与他始终保持着二丈距离,无人知道那把玉剑如何行走,但安禄山就是能看见。苦熬了两日,安禄山受不了这种身处砧板命悬一线的折磨,他请来了常持满,问询那把剑该如何处理。
常持满自从那一夜后姿态大变,面对着安禄山也不行礼,甚至连“陛下”也不称,对安禄山爱搭不理的,可安禄山只能受着,甚至觉得常持满越倨傲,他心越安。常持满最终还是帮安禄山解了这份辛苦,他作法将那玉剑木匣请到了高台之上,令安禄山派人每日参拜上香,再叫他谨遵叶净能法旨,不论潼关何日攻破,七日不得进入长安。安禄山怕死了,自然是惟命是从,这就有了前面提到的,安禄山派人八百里加急传令安庆绪崔乾佑一事。
此等机密,睢阳城里交谈的墨升不知道内情,张巡更是无从得知,大唐皇帝虽然也不知道是叶净能出手相助,可他似乎也没必要知道。事到如今,李隆基重新记起了他那份命数批言,事实胜于雄辩,不由得他不信。
那是太史局的绝密,原来早在太宗时,李淳风就遵皇命为李唐王朝推演过天机,只是那些谶言晦涩难懂,而且文字极少,又是绝密,李隆基也是做了好些年皇帝后才知道这件事。只是那个时候的他春秋鼎盛,虽然已经见识过了方外修士们的手段,可他对那些云山雾罩的猜字谜兴趣不大,加之后来逆天改命成功,他更是只信自己不信天。
可如今潼关一破,安禄山不日就可攻入长安,这时候他才幡然惊醒,想起了太史局里那些老书包们。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潼关一破,李隆基就知道了消息,而就在他宴请群臣商议对策之前,早已经派高力士请过太史局的李仙师,替自己推演过了天机,最终结果他其实已经了然于胸。
高力士亲自去请来的太史局里推演天机的那位李仙师,正是太宗时那位李淳风的嫡系后人,他们将以前李淳风的《推背图》请出来,其中第五象【戊辰坤下巽上风地观】正是讲得今日之事。那明黄的绢布已经有些发暗,图画和文字的墨迹也已失了气色,一看就知道年代不短。
李淳风《推背图》第五象,依卦相所显,画的内容正是:
“山有一鹿负鞍,下有一女卧地死!”
其后再有四句谶曰:
“春色正浓浓,荣华只两枝。又逢木易坏,惊起太原尘!”
看着绢布上这四句谶言,结合当下的情势,李隆基隐约明白了一些,他命令那位李仙师依此卦象,结合当日的星辰方位,用阴阳易数为他做了最后的推演,又因此得出了最终的四句批言,正是颂曰:
“杨花飞,蜀道难,截断竹萧方见日,更无一史乃乎安!”
李隆基看着图和字陷入了沉思,就在这个时候,高力士突然插了一句话:
“陛下可曾记得罗公远托人送来的那封信?”
乍闻此言,李隆基有点莫名其妙,他抬起头,看着身边这位老友,有点不明白这话什么意思。但他素知高力士深浅,知道他在如此紧要关头能说出这话,肯定大有深意,当下就令高力士去自己密室,将罗公远那封信取来。
不一会那信就摆上了李隆基的御案,要说这封信,其实还很有故事。当时因为玄宗要逆天改命,作为心腹仙师的“双叶一罗”态度不一。叶法善祖上四代天师,到了他这一代更有越国公爵位,因为气运龙脉的守卫之责,他只能全力支持皇帝的决断。而叶净能却早已遁走多年,玄宗苦寻不到,最终恩威并施才在最后关头请到了叶净能出手。
至于那位“一罗”的罗公远,他对李隆基逆天改命的谋划却是极力反对,那人甚至不惜冷言相对当今天子,断然拒绝了皇帝的请求。再加上这位罗公远平日里对后宫那位恃宠而骄的武惠妃极度厌恶,见了面便是横眉冷对讥讽不断,武惠妃便借此煽风点火,玄宗一气之下,就对罗公远动了杀心。而罗公远这人性情刚烈,他得了皇帝欲杀他的消息后先是大声数落玄宗的过错,之后当夜就狂笑着挥袖遁去,自那以后数年不见其踪迹。
不曾想之后的一年,有一次皇帝差内官辅仙玉到蜀中公干,路过彭县,竟然遇到了罗公远,辅仙玉素来仰慕罗公远神仙之名,便是多有请教。罗公远也因此托他给皇帝带了一封信,另外还有一块蜀地产的当归,他送完东西,又对辅仙玉说道:“当年我去度化三郎,是想天下黎民免了这场劫难,不想三郎志不在此,可惜,可惜。”说罢罗公远人就不见了。辅仙玉回来面见玄宗复命,特将此事重点说明,玄宗打开信,却是四句谶语:
“渔阳鼙鼓过潼关,此日君王幸剑山,木易若逢山下鬼,定于此处葬金环。”
皇帝当时看到罗公远这四句话,心中不明是什么意思,便问及张果。谁料那张果看到这四句后,心里掐指一算,大惊失色,忙以年老为由,立即自袖中取出那张纸驴,吹纸化驴,当即就骑上那纸驴归隐山林去了。皇帝再问叶法善,叶法善虽然知道一些内情,但不好明说这是皇帝自己种的恶因,因此结出的恶果,只好托词自身修为不够,要多花时日详细参悟,皇帝再追问下去叶法善便是默不作声,玄宗似有所感,却抓不住关键,时间久了便把那事忘了。今夜经高力士提醒,此刻再看罗公远写给自己的这四句话,心里不由得有所醒悟。
不论是李仙师谶言里的“蜀道”,还是罗公远批颂里的“剑山”,都不约而同的指向了同一个地方,这由不得皇帝不深思。潼关已破,长安城注定失守,他可没有汉宣帝刘询那样的魄力,可以在渭水桥上令那些万国蛮夷心生狂热山呼万岁,他现在连安禄山都降不住,自己反而被对方肆意拿捏,所以他压根没去计划如何坚守京师。他目前只想一件事,那就是“往哪逃?”卦象给了他明示,再想想罗公远送的那个“当归”,看来莫非真的要往剑南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