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新同窗(1 / 2)
陆昭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她点了点头,嘴角勾起一抹微笑,轻声说道:“孺子可教也。”
就在这时,誊抄的榜单终于张贴在书院的大门口。一时间,众人纷纷涌上前。榜单上,录取的名单清晰可见,而玉衡书院今年的录取率竟然达到府城前所未有的程度。
众人惊叹不已,议论纷纷。有的摇头感慨,有的则面露喜色,为自己的亲朋好友感到高兴。玉衡书院的名声在府城中愈发高涨,成为了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求学圣地。
陆昭朝的书院名声大噪,如同春风拂面,使得四方之士纷纷慕名而来。报名的学子络绎不绝,书院的门槛几乎要被踏破。在这股求学的热潮中,一些昔日自视甚高的大儒也改变了对陆昭朝的态度。他们曾经对陆昭朝的书院不屑一顾,如今却纷纷亲自上门,希望能将自己的子孙送到这位名满天下的院长门下。
书院的大门一大早缓缓开启,一位穿着华丽绸缎,面容慈祥的大儒缓步走了进来。他拱手作揖,满脸的谦逊之色,道:“诶呀,陆院长,之前是我有眼不识泰山啊,还请院长见谅啊。”
陆昭朝微微一笑,回礼道:“先生过谦了,您能在百忙之中光临我院,实乃我书院之荣幸。不知这位是?”他目光转向大儒身旁的一位少年,那少年眉清目秀,气宇轩昂,显然非寻常之辈。
大儒叹息道:“说来惭愧,这位便是我家之孙。我一直亲自教他学习,诗书礼义乐皆有涉猎,自以为他能有一番作为。没想到这次考试,他也只是堪堪上榜而已。与贵院的其他学子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
陆昭朝听到大儒的叹息,连忙摆手,示意他不必过于自责。她深知每位学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而且科举考试也并非一成不变,今年的格外注重实践。
她微笑着说:“先生此言差矣啊。时代在变迁,科举考试也在不断地变革。从最近的文章中,不难看出考生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不仅擅长引经据典,更能举一反三。这实际上是一种好兆头,说明我们的教育正在不断进步。”
她顿了顿,继续道:“我这书院里的孩子,大多是农家出身,虽然生活条件相对简单,但他们自小接触大自然,对于世间万物都有着独到的见解。而令孙自幼在府城长大,虽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可能对于乡村的风土人情了解不够深入。这次的科举题目恰好与这方面有关,因此能上榜已经足以证明他的才华。”
这番话让大儒李洳严不禁陷入了深思。他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着陆昭朝,内心充满了感激和敬意。是啊,他之前确实过于看重孙子的成绩,忽略了他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如今听陆昭朝一席话,顿时觉得豁然开朗。
李洳严,一直低头站在祖父身旁,默不作声。但此刻,他却被陆昭朝的话深深触动。这些天来,他饱受父亲和祖父的责备,觉得自己连一个乡野村夫都比不上。可现在,陆昭朝却给了他这么高的评价,让他心中充满了温暖和自信。
陆昭朝恰好低头,与李洳严的目光不期而遇。她微微一笑,那笑容中蕴含的安慰和鼓励,一下子安抚了李洳严幼小的心灵。他这几天虽然强忍着没有哭泣,但此刻,只感觉鼻尖微微发酸,眼眶里涌动着感激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