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多出来的审核流程(2 / 2)
原版从第一季首播开始,就如同一股狂风,席卷了五湖四海吃货的味蕾,而且是让整个华语国家和地区都在看疯狂的跟风,而不仅仅发生在内地。
这一点的具体体现就是前一晚的播出内容,转天就能让片中所涉及到的饮食品类或相关产品第二天就卖断了货。
而且拍摄镜头的细腻清晰,色彩明快,尤其是镜头角度、镜头转换逻辑以及声画配合上都给人舒服甚至震撼的感觉,让人身临其境,犹如在亲自跟随美食从选材到成型的整个过程。
正是这些艺术上的修饰,使得“舌尖”自从一播出就让人耳目一新,一帧帧画面观来如饮甘露。
可见舌尖的制作团队有着深厚的技术功底和敬业精神,所以说,制作团队应当是头功一件。
再就是播放内容了。
小说通常要比教科书好看,我们学生时代都有这样的体会,看教科书让人昏昏欲睡。
而看一本小说则能深陷其中,甚至通宵达旦,原因就在于教科书讲的是理论,而小说讲的是故事,而人们更喜欢看故事。
以往的美食纪录片不免会落入这样的俗套。
要么是找一个所谓的美食家,寻得一个所谓的老店,品咂之后啧啧称赞,然后用一句外酥里嫩,令人陶醉之类的话打发观众。
要么就是找一个技术高超的厨师,一边教人做菜,一边煞有介事地介绍食理、药理、食材搭配、运刀火候等理论知识。
《舌尖上的华国》则刻意避免或摒弃了这一点,把美食融入到一个个人物生活和故事当中,介绍美食的同时将故事娓娓道来,令观众不觉入境。
所以这档节目想要体现的东西,重要的不是美食,而是难以割舍的是情怀。
对于家园、故乡、节日等贴近生活场景的感触,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传统所产生的细腻而含蓄的情怀,极易引发共鸣。
无论是结婚嫁娶、久别重逢还是一家团聚,中国人都惯于用食物来表达这些含蓄的情感。
这档节目就完美地把美食与这些情怀揉杂在一起,让人不觉观美食而动真情,成功拨动了观众的小心弦。
在丧文化盛行的今天,不少人对生活多多少少有些悲观情绪。
而在“舌尖”的故事当中,又不乏有这样的主人公,他们来自平凡的市井,凭着自己一双手来支撑生活。
这些正能量的故事,无疑又给不少观众打了点鸡血。
综上可见,《舌尖上的华国》已经不单单是一部美食纪录片,而是透过美食的窗口来认识华国人,认识华国人的生活。
美食本身可能并不是重点,在这部片子中,美食只是人们情感的一种寄托。
于是希紧跟着孙文斌之后介绍:“如同你的那部《闯关东》,这个只有七集的美食节目也进入了高层领导的视线,并且还出现了一样的口口相传的现象。这一次没有人再藏着掖着发表意见了,而是众口一词地高度赞扬了这个节目的高品质。”
刘清山适时表现出难以置信的表情:“这样一来我身上的压力就更大了,什么时候多出来的一个那些大人物审核流程?那我今后做事不得严重缩手缩脚了?”
现场的人都在哈哈大笑,倒是金溪善悄悄伸手拧了一把他的肋下:“别瞎说,领导关注你还不是大好事,当成压力就是你的不对了,而且很不尊重!”.
张鲁民摆摆手笑道:“溪善呐,没那么严重,我有幸得到过某位领导的接见,他们其实跟普通人一样,不仅和善得很,而且很愿意倾听来自民间的声音,可没有你想象中的这么复杂。”
孙文斌补了一句:“据说有领导相当喜欢你在纪录片里的配音解说,说什么只有你的声音才能让观众产生饥饿感,并且有听故事一样的容易沉浸进去。”
有了这个气氛明显融洽很多的开场白,接下来的进入正题也就显得自然了很多。
这一次还是孙文斌首先提起:“连带着你的新剧《黎明之前》,也被领导关注到了,重点是他们不是一两位主动问出来的,而是好多位领导都很关心你的下一步作品。”
刘清山很善于借势而上:“这么说,这部剧也进入了领导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