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小说 >刘叔修仙记 > 张良问策与列子长寿山

张良问策与列子长寿山(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于是,长老愚公便将刘叔隐入了竹楼后堂,此处各类书籍堆的如山一般高,愚公解释道“这是我们贵虚派前人的竹简笔记,里面有各种心得,小友可随意观看,至于你能悟到什么,那便是你的机缘。”刘叔想问什么,但是自己止住了,愚公看了出来答道“小友应知列子乃郑国人,郑国曾经十分强大,后来却与三晋的韩国交恶,最后,郑国被韩国灭亡,列子隐居郑国四十年,一心修道,郑国被韩国灭亡后,列子的许多弟子都战死在当时的灭国之战中,所以列子留下遗命之后,便飞升了仙界,我贵虚门派则谨遵列子遗命躲入了山林,免得再与韩国有所冲突。”刘叔却道“晚辈听闻韩国派出郑国去往秦国,以帮助秦国修建郑国渠。”愚公没想到刘叔如此聪慧,他说道“那郑国确实是我门中后人,帮助秦国便可灭了韩国,便可报当年之仇!”刘叔点头道“郑国本应姓姬,他是郑国国君的后人吧,所以方才以郑为姓,轩辕家族说与你们有渊源,便是指的贵虚门派中有姬姓之人。”

愚公点头说道“小友才思敏锐,老朽佩服,佩服。”刘叔说道“前辈谬赞了。”说完,便进入了书屋,这书屋中各类竹简排列的整整齐齐,刘叔一连呆了两日,方才将这些竹简全部看完,然后他又将这些知识与杨子之术做对比,发现果然是深奥了许多,杨子之学简单易懂,所以魏选才能将杨子之学传于刘叔,而列子之术比杨子之术,可如江河之于大湖,二术皆以道为本,杨子提倡“贵己”,而列子提倡“贵虚”,刘叔在竹简中发现,有一份竹简记载了列子与人关于贵虚的对话,那人问“先生为何以虚为贵?”列子答“虚无本身没有什么贵贱,因为事物之间有了差别,于是人为的定了贵贱等级。不要在乎虚的名称,你只需保持静的状态,直至达到虚无,那你便能发现万物的真谛,因为那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能在虚无中看到道即是真谛所在。”

刘叔在书屋中不知呆了多久,他好像在跟着一个人一直御风而行,走着走着,那人不见了,刘叔就自己一个人向前走,走着走着,便看到四周啥都没有了,成为了一片虚无,刘叔安静的呆在这片虚无中,渐渐的,他感应不到自己了,好像自己也融入到这片虚无中,接着,他便看到了万物的真谛——道。这道似乎也看到了刘叔,它一下便钻入刘叔体内,刘叔不知会发生什么,便进入自己的内景查看,那道先看了看刘叔的金丹,但是好像只是绕着金丹转了一圈,便转头又绕着刘叔的阴丹转了一圈,随即,那道便钻入了刘叔的阴道之中,刘叔的阴丹似乎一下便膨胀了起来,然后开始变化成一个婴儿模样,刘叔大喜,这阴丹怕是要进阶元婴境了,就在刘叔阴丹元婴成型之际,刘叔的脑中,突然开始涌起各种恶念(杀生、偷盗、邪淫、恶口、妄语、两舌、绮语、贪、嗔、痴,随着恶念的增多,刘叔的眼前,突然又冒出许多邪魔外道,刘叔知道这是自己的心魔在作祟,于是,他口吐《道德经》,心念《金刚经》,在二经的净化之下,慢慢的,刘叔的身体开始悬空,他的灵台变的更加清明,而他脚下则开出一朵朵黑色的莲花。

等刘叔出了书屋后,整个人气势上又与之前大不相同了,愚公、杞人见之,都以为刘叔得了机缘,也为其高兴,不过也只有刘叔知道,他的变化是因为他寻到了道,以后他若金丹进阶元婴,想来必然可以容易许多,愚公将刘叔请入堂中逃道,愚公发现,刘叔对列子之术也能说个一二三,但终究还没达到点上,为了使刘叔认为列子远胜杨子,愚公又教了刘叔如何达成冲虚之境,这冲虚之境要先做到体道合真,而要做到体道合真,就要达成四个境界,即“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从心之所念,庚无是非;从口之所言,庚无利害”、“横心之所念,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得益于元婴达成,刘叔很快便做到了体道合真,他发现此法比之前自己学习的内视之法,还要好用,有了此法后,自己身体内的一举一动,刘叔都可以提前洞察。

愚公见刘叔领悟的如此之快也是十分高兴,刘叔日后能飞升的几率越大,列子的道术便能一直传承下去,因为境界越高,寿命越长,没有几个修行者会冒险放弃悠长的寿命,而去赌飞升成功的几率。于是,愚公又将冲虚之境的修炼方法告知刘叔,这冲虚之境修的是心,所以又叫无心之境,不过想达成冲虚之境可不容易,无心之境便是使自己的心境达至虽有而无,虽无而有的境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普通人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动于色就已经很难了,若要做到凡事皆古井不波的境界,那真的不比登天容易多少,所以这是个需要长期修炼的法术,不过修炼此法,小成便是人仙境界,中成便是地仙境界,大成者神仙境界,集大成者天仙境界,如今,贵虚派大成者也只有列子一人,正因郑国灭亡,弟子被韩人屠戮,他心中古井不波,所以方能达至大成,成为天界的冲虚真人,若是再进一步,那便是天仙,即大罗金仙,金仙可住于大罗天,那真的是最顶级的神仙了。

刘叔得了冲虚之境的修炼口诀后,便欲拜别愚公,愚公拉住刘叔之手说道“别急,别急。小友啊,老夫观你非池中之物,想来他日必可乘龙,之前你说你曾得玄都大法师点播,可参透了大法师传你的玄机?”刘叔摇摇头说道“我是半路出家,算不得正宗的道门弟子,虽然对道学小有研究,但大法师所授,我只能看懂一二。”愚公说道“老夫虽然愚钝,但自认看人最准,他日这天下必为你所控制,所以,我想替天下求得黄老治国,不知你可愿意?”刘叔一愣,说道“我虽有法旨要替天行道,但能不能还是两说。”愚公说道“你就说答不答应吧!”刘叔说道“好,若是百姓归心。我愿为道门贡献一份力量,让天下实行黄老之道。”愚公大笑道“好,好,这样,我就可造成我的宿命了,来小友接着。”说完便递来了一本经书,刘叔拿过一看,竟是关伊子的《文始真经》,刘叔翻开前几页,就感觉自己对道又有了参透,愚公说道“你拿回去慢慢参悟吧!”刘叔谢过愚公,便离开了竹林长寿山。

回到了韩非住所,张良见刘叔失踪了几日,便问刘叔这几日不见,去了哪呢?刘叔只说自己有了一番机缘,张良闻言,对刘叔是羡慕不已……其实刘叔挺奇怪,为什么荀子荀老头能教出,韩非这样的法家集大成者,有了韩非这个前车之鉴,刘叔对李斯和张苍,也有了一些兴趣。这一日,刘叔和韩非正在谈论圣王的治国之道,韩非说“圣王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必完。治世之臣,功多者位尊,力极者赏厚,情尽者名立。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上下相得,故能使用力者自极于权衡,而务至于任鄙;战士出死,而愿为贲、育;守道者皆怀金石之心,以死子胥之节。用力者为任鄙,战如贲、育,中为金石,则君人者高枕而守己完矣。”

韩非的意思是“圣王只要确立了法治,给的赏赐足以鼓励善行,执法者的威严足以制服暴乱,完备的措施足以保证法制完全贯彻下去;那太平盛世时的臣子,功劳多的地位就尊贵,出力大的赏赐就优厚,竭尽忠诚的规矩就会树立;如此,一些好的事物就会像春草一般层出不穷,而坏的事物则会像秋叶一般枯萎凋谢;于是,民众们奋勉竭力,乐于尽忠,如此,便叫做君臣相宜。君臣相得宜章,就能使出力的人,可以自觉地服从法度,就如同大力士任鄙那样;而战士们就算是出生入死,也会情愿像勇士孟贲、夏育那样;那些维护法治的人,会怀有忠贞之心,并像伍子胥那般尽忠守节。出力的人都像任鄙,战士们都像孟贪、夏育,维护法治的人都心如金石,那么,做君主的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刘叔问道“那君王当用重法还是轻刑?”韩非说道“古代善于守道的君主,多用重刑禁止轻罪,所以君子和小人都安分守法。但君主自己,若是背离了法治,便会失掉人心,君王应当把天下,置于好的法令管制中,那么,忠贞的人就不会失去本分,奸邪的人就难存侥幸心理。”刘叔却道“法是人定的,君王既要用法,亦要用对人,法重,而用人不当,只会背道而驰。所以我认为法自然是重要,但是同时君王也要擦亮了眼睛。”韩非点头表示同意。正所谓,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刘叔已向张良、韩非告辞多次,只是张良不舍,故又多彷徨了几日,这一日,刘叔终与张良、韩非告别,张良对刘叔问道“公子准备去往秦国?”刘叔说“是想去秦国走一趟。”张良说道“也好,秦国自商鞅变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我也早想去看看了,但是我的身份特殊,那公子便代我去见识一番吧。对了,公子若遇上什么难处,可以去咸阳大街的老张客栈找老王。”

刘叔点点头,又对韩非说“我会顺路去看望李斯,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吗?”韩非说道“李斯兄胸怀大志,我,我,你告诉他‘日后真有那一天,还请高抬贵手!’”刘叔答应了下来,便转身

而去,乘上张良叫来的韩国商队马车,

直奔秦国咸阳。秦国——这个曾经的周天子的附庸国,如今已经成了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了,想想真是不可思议。据说商朝覆灭之后,飞廉逃奔奄国等嬴姓东方国族,开始组织他们反周,乱事失败以后,飞廉便和恶来前往西岐,向武王投降,太公知这二人非真心投降,便设计将二人杀死,封做了冰消瓦解之神。

为了防止奄国再次叛乱,周王便将周公的长子伯禽,封到原来奄国的地方,随后建立了鲁国,以统治商奄之民,后来,一些商奄之民被周人强迫西迁,而这些商奄之民便是秦人的先人。至于其国姓赢的由来,则要追述到大禹时代了,当时,颛顼的后代大费和大禹一起治水,他们治水成功以后,大费便留在了舜帝的身边,并为舜帝驯养和调教鸟兽,舜帝赞赏大费的功劳,就赐姓其为嬴。刘叔合上张良置于马车中,关于秦国情报的竹简,又闭目养神起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