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325章 兵家鼻祖孙子

第325章 兵家鼻祖孙子(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兵家的鼻祖则是孙子。

孙子的一些军事观点和治军思想,为后世的军事家传诵,它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他编写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是我国历代帝王将相所推崇研读的军事经典。

在这部兵书中,孙武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军事观点。

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至今仍为世人经常引用,成了千百年来军事家的座右铭。

孙子兵法中的军事理论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不仅在国内影响力巨大,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现在不仅于军事领域,而且在经济、体育等方面,都受到了关注和应用。

“孙武的祖先叫妫gui完,被周朝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

“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妫完便携家带口,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

“齐桓公早就听说陈公子妫完年轻有为,于是任命他负责管理百工之事。”

“妫完在齐国定居以后,由姓妫改姓田,故他又被称为田完。”

“田完的第五世孙田书曾经是齐国大夫,在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战功。”

“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了田书,同时还赐孙为姓,以表示对田书的嘉奖。”

“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孙子便离开齐国,到了南方的吴国。”

“在吴国的都城姑苏隐居生活,潜心研究兵法。”

“后来,孙子结识了伍子胥。”

“在诸侯争霸中,南方新兴的吴国国君阖闾,为图霸业,欲攻打楚国。”

“但是,一时难以选出合适的将领。”

“经过伍子胥七次推荐,吴王便让伍子胥拜请孙子出山。”

“公元前506年冬,吴国以孙子、伍子胥为将,出兵伐楚。”

“孙子采取迂回奔袭、出奇制胜的战法,从淮河平原越过大别山,长驱深入楚境千里,重创楚军。”

“接着五战五胜,一举攻陷楚国国都郢。”

“伐楚之战后,楚国元气大伤,渐渐走向衰落。”

“而吴国则声威大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吴国不仅成为南方的强国,而且北方的齐、晋等大国也畏惧吴国。”

嬴政:孙武出生在一个祖辈都精通军事的世袭贵族家庭里,也难怪能编写出孙子兵法这样的军事巨著。

陈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始封之君是周武王的女婿妫满。

妫满是舜的后代,父亲是周武王时负责执掌陶器制作的官员。

周王朝建立后,建立了数百个诸侯国,以拱卫周王室。

姜子牙被周武王分封到齐地,妫满则被周武王分封到了陈地。

当陈国君位传至陈桓公时,陈国发生了内乱。

陈桓公的弟弟杀了兄长陈桓公,篡夺了君位,自立为王,称陈厉公。

多年后,陈桓公的儿子又杀死了叔父陈厉公自立为陈庄公。

陈庄公在位多年,死后由其弟弟接位为陈宣公。

陈宣公立其长公子御寇为太子,之后陈宣公的宠妃为他生了一个儿子。

为讨好宠妃,陈宣公废嫡立庶,杀死了太子御寇,另立宠妃生的儿子为太子。

公子妫完是陈厉公的长公子,又是太子御寇生前的知己好友。

预感到大祸即将殃及自己,甚至有生命危险,于是妫完决定逃离陈国。

离开陈国以后要投奔到什么地方,妫完早就有了打算。

在争霸中原的角逐中,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和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

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

妫完目睹了这一切,于是毅然来到齐国。

妫完到达齐国后,齐桓公见他仪表堂堂,言谈不俗,颇有经天纬地之才。

而且妫完又是陈国公子,虞舜之后,于是齐桓公打算聘他为客卿。

妫完谦逊地谢绝了,齐桓公就让他负责手工制造一事。

妫完在齐国,讲仁守义,办事得体,表现出很高的道德修养。

有一次妫完在白天招待齐桓公饮酒,当喝到兴头时,天已经黑下来了。

齐桓公想要点上灯继续喝,但妫完以只知道白天侍奉君主饮酒,不知道晚上陪饮为由拒绝了。

妫完的这种做法,很好的体现了妫完讲仁守义。

用酒来完成礼仪,不能无限度地继续下去,就是义。

陪君主饮酒完成礼仪后,便不再使君主过量过度,这就是仁。

由于妫完出色的工作和绝佳的人品,齐桓公便赐给他一些田庄。

妫完一则为了隐姓避难,二则为了表示对齐桓公赐封田庄的感激,三则当时陈、田二字的读音差不多,故以田为姓。

田完后来娶齐国贵族之女为妻,家世逐渐兴旺起来,成为齐国的望族。

田完的后人田无宇继承家族尚武遗风,以勇武著称,力大无穷,受到齐庄公的器重,官至大夫。

田无宇的儿子田书在齐景公朝官至大夫,后因齐景公赐姓孙氏,改姓名为孙书。

孙书的儿子孙凭,即孙武的父亲,在齐景公朝中为卿。

田无宇、孙书、孙凭,祖孙三代同在朝中为官,且地位显赫,权倾一时。

而孙武就出生于这样精通军事的世袭贵族家庭,能有之后的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于贵族家庭给孙武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孙武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政,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姜太公的用兵史实。”

“加上当时战乱频繁,兼并激烈,孙武的祖父、父亲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

“于是孙武从小也耳闻目睹了一些战争,这对少年孙武的军事方面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

“但孙武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

“齐景公初年,左相庆封灭掉了右相崔。”

“接着四大家族又联合起来,赶走了庆封。”

“后来,内乱日甚一日。”

“齐国王室同四大家族的矛盾,四大家族相互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

“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其反感,不愿纠缠其中,萌发了另谋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头。”

“当时南方的吴国自寿梦称王以来,联晋伐楚,国势强盛,很有新兴气象。”

“于是,孙武认定吴国是他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理想之地。”

“齐景公三十一年,孙武正值18岁的青春年华。”

“他毅然离开乐安,告别齐国,长途跋涉,投奔吴国。”

“阖闾即位三年,吴国国内稳定,军队精悍,向西进兵征伐楚国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伍子胥向阖闾提出,这样的长途远征,一定要有一位深通韬略的军事家筹划指挥,方能取胜。”

“他向吴王阖闾推荐了正在隐居的孙武,向吴王介绍孙武的家世人品和才干,称赞孙武是個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盖世奇才。”

“可是,孙武自从来到吴国后一直隐居著书。”

“吴王连孙武这个名字都不曾听说,认为一介农夫不会有大作为。”

“伍子胥反复推荐,仅一个早上就推荐了七次,最终吴王才答应接见孙武。”

“孙武带着刚写完的孙子兵法进见吴王,吴王看完兵法后啧啧称好。”

“但忽然产生一个念头,兵法头头是道,是否真适合于实际的战争呢?”

“孙武能写兵法,但从没有带兵出战,又怎样才能证明他并不只是实际的纸上谈兵呢?”

“吴王想给孙武出个难题,便要求用宫女来演练。”

“于是,吴王下令将宫中美女180名召到宫后的练兵场,交给孙武去演练。”

“孙武把180名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让她们带领宫女进行操练。”

“同时指派自己的驾车人和陪乘担任军吏,负责执行军法。”

“分派已定,孙武站在指挥台上,认真宣讲操练要领。”

“一切行动,都以鼓声为准。”

“安排就绪,孙武便击鼓发令。”

“然而尽管孙武三令五申,宫女们口中应答,内心却感到新奇好玩。”

“她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

“孙武执意杀掉了两位美姬队长,任命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

“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有度,摸爬滚打,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

“孙武传人请阖闾检阅,阖闾因为失去爱姬,心中不快,于是托辞不来。”

“孙武便亲见阖闾,对斩杀两位美姬的行为解释一番。”

“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

“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

“听了孙武的一番解释,吴王阖闾怒气消散,便拜孙武为将军。”

“通过孙武的严格训练,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曹操:我看了那么多兵书战策,孙武的孙子兵法是最印象深刻的。

孙子兵法是中华历史上最早的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军事著作,它背后蕴含的思想和理念,对如今的政治和军事都有非常大的启发意义,这才是他依然要学习孙子兵法的原因。

比如孙子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非善之善者也。

之所以说百战百胜不好,是因为如果战争的目的就是战胜对方。

那我们的视野就会局限在如何赢得战争上,而忘记了战争的本质是为了避免更多的战争。

战争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真正的目的本身。

春秋时期,吴国军队大败楚军,占领了楚国都城,孙武也因此一战成名。

但孙子兵法在春秋时期并不出名,孙子兵法是在之后的战国才开始流传开来的,并逐渐成为了历代帝王将相必读经典,很多历史名人都对它有极高的评价。

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广为流传,影响至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上非常多人曾经给它注释。

他也如此,由于世人并不掌握孙武的思想本质,所以他写了注解。

这些注释对于后人研究、理解和推广孙子兵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很多人对孙子兵法有误解,以为是一本蕴含了很多奇谋诡计的秘笈,读了它就可以无往不利。

但其实孙子兵法中讲的很多都是浅显易懂的道理,可能正是因为看起来太简单了,以至于世人总觉得其中还有什么秘密没有被发现。

但正所谓大道至简,简单的道理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

“公元前512年,阖闾、伍了胥和孙武,指挥吴军攻克了楚国的属国钟吾国、舒国。”

“这时阖闾头脑发热,想要长驱直入攻克楚国国度。”

“孙武认为这样做不妥,便进言劝诫吴王阖闾。”

“楚军是天下的一支劲旅,非舒国和钟吾国可比。”

“我军已连灭二国,人疲马乏,军资消耗。”

“不如暂且收兵,蓄精养锐,再等良机。”

“吴王听从了孙武的劝告,下令班师回国。”

“伍子胥也同意孙武的主张,并向吴王献策。”

“人马疲劳,不宜远征。”

“不过,我们吴军也可以设法使楚人疲困。”

“于是伍子胥与孙武共同商订了一套疲困楚人的计策,即组成三支劲旅轮番袭扰楚国。”

“当吴国的第一支部队袭击楚境的时候,楚国见来势不小,便全力以赴,派兵迎击。”

“待楚军出动,吴军便往回撤。”

“而楚军返回驻地时,吴国的第二支部队又攻入了楚境。”

“如此轮番袭击,弄得楚国连连应付吴军,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费,国内虚空,楚人纷纷叛离。”

“吴国却从轮番进攻中抢掠不少,在与楚国对峙中完全占据上风。”

“公元前506年,楚国攻打已经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吴军因此有了伐楚的借口。”

“阖闾和伍子胥、孙武指挥训练有素的三万精兵,乘坐战船,直趋蔡国与楚国交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