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小说 >大成风华之绝响 > 第一部 殿州惊涛 225、扬帆之梦

第一部 殿州惊涛 225、扬帆之梦(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邓谦写了一张条,让吉森大庄头和文元庄头往货栈送货,又嘱咐蔡林做好记录。

两个庄头走后,何震和何大婶重新上了茶,然后退出去整治午餐。几个人开始说起军船建造的事情。

苏瑞尚首先道:“朝廷下了决心,要有力、有效打击倭寇、海盗,护航、护渔,预备成立一个海军水师,初步核定兵员三百人,并建造主力兵船四艘。”

这是大成成立海军水师的最确凿的消息了!大家都喜形于色。

“早就该如此了!来往海商盼了多少年,终于实现了大成海军水师扬帆之梦!”老爷子高兴地道。

“我想把船只建造的事情交给我们殿州最大的船坞,龙坎船坞来建造,自然就会把这等大事托付给邓源师傅了。毕竟您是我们殿州,乃至福建最好的福船建造的船样师傅!”

老爷子也道:“将军慧眼!我们全家的海船有一大半出自龙坎船坞,出自邓源师傅之手!”

邓源赶紧起身,鞠躬道:“谢谢将军大人和老爷子的信任和厚爱。我和龙坎船坞的同仁必将全力以赴,不辱使命!”他迟疑了一下道,“请问将军,建造这四艘主力兵船,朝廷拨款是多少?需要建多大的船?护卫船只有多少?”

苏瑞尚道:“关于海船建造,我是个门外汉,只是去京城之前,有幸听您说过几回。所以当日在京城,皇上召集我和兵部以及工部、户部等官员商议时,工部官员比照内河商船建造的规模,核定造船银两为五万两。我便据理力争,一来,海上兵船的载重肯定不是内河商船能够比拟;二来,兵船除了要拥有商船的功能,比如运输粮食、武器、草药、兵员、马匹等以外,最主要的是还要有军事设施,比如拍竿之类。也就是说,设施建造比商船的项目更多更复杂,要求更高!三来,任何船只都要考虑救援和运输等,必然会由中、小船只组成船队;对于军船来说,还需要护卫船只。也就是说,表面上看是建造四艘兵船,其实是建一个船队。”

苏澜之前听邓源说过,所谓拍竿,就是以粗大而且极其长的木杆(不用竹竿,因质地太软)底部用滑轮固定在战船的舷侧,木杆的顶部系上重物,如巨石,然后用绳系住,斜置在战船两侧。战斗时当两船接舷而战时,命令士卒用利斧砍断系绳,则木杆连同顶端的巨石一齐倒下砸向敌船,一旦砸中往往可将敌船砸得粉碎,是水战中的利器。

邓源赞道:“将军说得对!四艘兵船有不同的组队形式。比如,四艘一个船队;三、一两个船队;二二两个船队;还有就是,每艘单独就是一个,共四个船队。每个船队的护卫船、救援船、运输船,还有小舢板等就越多。”他总结道,“当然,海军水师建立之初,如果是四艘组成一个船队的话,起码需要中型护卫船只十艘,小型船只二十艘,更轻巧型、来回穿梭的舢板需要三、四十艘。”

苏瑞尚道:“我想请教一下老爷子,您的商船是怎么组队的?”

老爷子道:“商船跟兵船自然不一样。因为我们的贸易遍及世界,所以我们是每个大海船就率领一个船队,每个船队最少有十几艘护卫船、救援船,小船和舢板不计其数!”

“老爷子真是豪迈!”苏瑞尚赞道,“当我提出四艘海船起码需要十五艘护卫船、救援船时,皇上和那些工部、兵部、户部的人就都惊呆了!”他沉吟道,“就为这,我在京城耽搁了好些时日。”

老爷子道:“可以理解,毕竟朝廷只有内河水军,没有成建制的海军水师,没有经验。”

苏瑞尚道:“皇上后来拍板,让户部拨款十万,建造四艘大海船,四艘中型护卫船,六艘小型护卫、救援船。共十四艘。”

大家都一愣。邓源道:“十万建造十四艘,而且是四大四中六小,这可是捉襟见肘啊!”

老爷子也沉吟道:“确实困难。”他看苏澜笑而不语,就道,“澜儿,脑袋瓜里有什么主意,不妨说出来!”

苏澜问道:“据我所知,全园的船队,定字号和远字号船的载重量是一万二千石;兴字号船载重量是一万石。那么,这些属于什么级别的船只?”

邓源笑道:“船只在运输货物时,计量单位是石,而我们造船设计上,用的计量单位是料。也就是指造船时需要的材料和物料的总和。通常情况下,两石为一料,五千料以上为大型船;可以载重五百到六百人;一千料到五千料之间是中型;可以载重二百到三百人;一千料以下是小型船。”

苏澜飞快地计算起来:大成一石大约为三十公斤,五千料等于一万石,相当于前世的三百吨。也就是说,老爷子的定字号、远字号和兴字号都是大型船只了。而且三百吨以上都是大船;六十吨到三百吨之间为中型船只;六十吨以下为小型船只。

邓源继续道:“我们依据行江、航海等实际需要,计算船的长度、宽度、深度等数据,画成船样,并且以此估算用料多少、人工、计价等。载重量大的用料多而大,载重量小的用料少而小,久而久之,大料和小料就成了载重量大小的代名词。那么,五千料以上大船又称为大料;一千料到五千料之间是中型船,也叫中料;一千料一下是小型船,也叫小料。”

苏瑞尚和苏澜几乎同时问道:“大、中、小料船如何收费?”

邓源道:“一般来讲,商船,五千料大船,收费是一万二千两到一万五千两;往上,每多五百料就多一千两;一千料到五千料之间的中料船,拿中间的三千料来说,是五千两到六千两;一千料以下的小料船,也要两千二百两左右。像快梢船、十浆飞船就便宜,一般二十五两到三十两一艘;小舢板的话,十两到十五两就可以建造一艘了。”

苏澜飞快地算了一下,道:“也就是说,每五百料大约增加一千到一千二百两?”

邓源笑道:“小姐算的不错。”

半天没说话的刘希问道:“这个五千料的大船,收费是一万二千两到一万五千两。中间三千两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哪里?”

邓源道:“主要差别就是用料。比如,用杉木的话,价格就在一万二千两;如果是铁力木的话,那就要一万五千两了。当然,如果还有特殊的要求,比如,要建造亭台楼阁的话,价格又会相应地增加。”他顿了一下道,“如果是兵船、战舰,除了拍竿,还要加勾拒、木老鸦、雉尾炬,价格还要往上涨。”

古代水军所用武器和步兵基本一样,主要还是靠弓箭互射。近身肉搏战也用刀枪剑戟等。在火炮出现前,水军独有的,最厉害就是拍竿。

此外,还有勾拒,是一种超大型的钩连枪。战斗中对敌船“退者钩之,进者拒之,故曰钩拒”。

还有木老鸦,也称黎头镖,是一种约近两斤重的重型飞镖,在高大的战船上层,使力大的士卒往下投掷,往往可以对小型战船造成重大创伤。

还有雉尾炬,是一种类似野鸡状的火把,投出后火把下部能张开几个小勾子,用以勾住敌军战船,以便火势燃烧,是一种火攻器具。

苏瑞尚道:“你们能够建造投石机、弩机吗?”

邓源笑道:“船我们都能造,投石机、弩机也不是问题。如果不放心,兵部也可以派工匠、拿图纸过来。”

刘希道:“杉木和铁力木之间的差别好大啊,都赶的上建造一艘两千料的中料船啦。”

邓源道:“确实如此,大人!这铁力木又名铁梨木,因为它硬度大,质坚沉重而得命铁力木,是世界上最重的树。一个立方超过两千斤!它树干端直高大,最高的可达三十多米,用来造船的话,大料易得,且树干通直,气势雄伟;它树皮薄,材质优良,木质坚硬,结构均匀,纹理交错密致,强度大、耐磨损、抗腐蚀、抗虫蛀,耐久性强,不易变形,用来建造船舵和船体是最好不过了。”他顿了一下道,“而且铁力木在有水的情况下会产生一种粘液,大大降低了摩擦面的摩擦力量,实现自我润滑的作用,因此铁力木在造船方面有很大用处。不过,铁力木加工困难,所费人工也多,价格自然比杉木要高出一个层次!”

苏瑞尚和刘希感叹道:“果然一文钱一分货!”

邓源道:“用杉树还是铁力木,将军可以考虑一下。”

苏瑞尚道:“四艘主船当然是用铁力木,这个不用考虑。大成的海军水师,要建就建最好的船。”

邓源道:“将军,容我说明一下。目前,整个殿州,除了我们龙坎船坞有建造大料船只的铁力木之外,别的船坞都没有,只有一些中料和小料,还有一些用作尾轴等关键部位的配料。”

苏瑞尚道:“四艘大料船一定要用铁力木!”

邓源为难道:“前几日我们刚刚盘点了存料,做大料的铁力木,可能只够三艘。”

这时,老爷子道:“铁力木我全园还有一些。大成建造海军,我也出一份力,我们全家捐出可以打造一艘大料兵船的铁力木!”

苏瑞尚和刘希都激动不已,连连道谢。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关键是铁力木生长在南洋,难寻难得难运输!

邓源道:“老爷子真是大手笔,只是不知道,老爷子的铁力木已经伐了多少年?保存得如何,可堪大用?”

老爷子笑道:“邓源先生忘记了,那还是十年前我造远字号船时从槟城买的铁力木。至于保存得如何,待会儿你可以亲自去库房看看。”

邓源高兴地道:“那就太好了。”

苏瑞尚飞快地计算了一通:“按照皇上的旨意,户部拨款十万元,建造四艘大料,四艘中料,六艘小料,共十四艘。那么我们也只好,大料选最小的,中料选中间,小料选大的。不然银两不够。具体地,我想问一下,邓先生,四艘大料,五千料,一万石,每艘多少钱?您说个价。另外,老爷子出了一艘铁力木大料,可以折减多少?”

邓源沉吟了一下道:“刚才我报的价格是商船,海船、兵舰要求更高。这样,每艘一万六千两;老爷子的一艘铁力木大料作价五千抵扣,可行?”

大家划算了一下,觉得这个价格比较合理。

苏澜道:“这四艘就是五万九千两。爹爹,中料的船,您看要多少料的?”

苏瑞尚道:“三千料和四千料都行。”

苏澜道:“刚才邓先生说,三千料商船是五千两到六千两,我们用杉木;是兵船,四艘多少钱比较合理?”

邓源又沉吟一下道:“用杉木的话,三千料五千两就够了,但是你们是兵舰,那就每艘加五百两。每艘五千五百两。”

苏澜又算了一下,道:“四艘就是二万二千两。共计八万一千两了。还有,小料的船,爹爹你看要多少?”

苏瑞尚道:“一千料吧。太小不成样子。”

“一千料,杉木,战船,多少钱?”苏澜又问道。

邓源计算了一下道:“一千料以下的小料船,也要两千二百两左右,虽说是杉木,但却是兵船,我看,怎么也得两千两。六艘就一万二千两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