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兵围高句丽王城(1 / 2)
“快,快派人去北方传信,令大军回援王城,还有南方十万兵马也一并传信”
“王城危在旦夕,一定要命他们尽快赶到”高句丽首领说着,让文官急忙写出一份紧急回援信件
接着又说:“多写几封,让四五十个传令兵同时出城,传出去一个算一个”
一刻钟后,众文官写了近五十封信,并叫来两百个士兵,穿上与传令兵一模一样的服装,来一招鱼目混珠
……
在王城外,陆军二师的骑兵分成四队一直围着城池狂奔,不远也不近就两百步左右
也在这时,城门被打开了,从城内跑出百余骑,然后疯狂的往外跑
二师骑兵看到后,不停的截杀。站在城门上的将领,看着城下连续被截杀的传令兵,心急如焚,额头上冒出冷汗,手握成拳不停的捶着城垛
当看到已经被连续截杀了几十个人时,心里想着:要完了,一旦回援令无法传出去,那真的要完了,而且大部分都是假的,也就有十几个是真的传令兵,万一真的传令兵全军覆没,那彻底的没救了
不久后,他总算看到有五六个人逃出去了,不管是真是假也是松了一口气
张飞也在军后方看到了,于是说道:“快,令重武发起更猛烈的攻击,一定要让他们信以为真”
“诺”传令兵急忙赶了过去传令
又说道:“等下一次,高句丽传令兵出城过后,曼成你快速率领步兵合围,一定要做到水泄不通”
“末将遵命”
片刻后,弩床、投石车都被推到军前,不停的发起攻击
西城门上的守将,看着一里外密密麻麻的攻城器械“咕噜”
额头上不停地冒汗,于是对护卫说道:“快,你们快去让兄弟们小心,躲避箭雨和飞石,千万不要乱动,这次敌军要来真的了”
“诺”四五个护卫急忙从两边跑了过去,不停的嘱咐
守将继续盯着城外,旁边的一个护卫小心问道:“将军,敌人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守将吐了一口气:“半年前,本将随主帅前往西边边境抵抗这支军队,当时本将的想法跟你一样,都认为这东西那么笨重,使用起来应该很是麻烦。于是便草率进攻,可还未靠近他们一里时,敌军就发射了大量箭矢、飞石”
“当时我们还在嘲笑敌军,可接下来我们的军队就遭到箭矢、飞石覆盖,整整八千人马,活下来的不到百人,而本将侥幸的活了下来,同时也失去了左臂”
“那一个场面,每一个夜晚都会出现在吾的梦中”
“后来我们一旦遇到他们,都会小心躲避,不与他们正面对抗,利用地形伏击他们”
转头看向护卫说:“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敌人,都不可小视,特别是辽东军队,明白吗?”
“小的谨记将军所说”
守将转头继续盯着城外,不久后看到一面旗帜下划的瞬间大喊道:“箭雨来了,快躲避”
黑压压的箭矢快速升起,划破天空,向高句丽王城袭去
“咻咻…”
守将身后的护卫目瞪口呆的站在那里看,守将猛的起身,将护卫拽了过来,将他死死的按在城垛后面
不停的向四周士兵喊道:“都别乱动,快躲起来,快”
也就在这时,箭雨到了
“砰砰砰…”
箭矢、石块如同狂风暴雨般击中城墙上下,地动山摇,再加上这些大多都是新兵,很是慌乱的爬了起来到处跑,一直混乱不堪
守将不停的唤着,叫他们全部躲在城垛下,可依然没什么用,一旦在心中造成恐惧,再想冷静下来,那就很难
守将急忙起身上前将他们扑倒,但无奈人数太多,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士兵们一个个倒下
……
接下来半个时辰里,二师连续发射多次箭雨
守将转身对护兵说:“快,你快回去禀报首领,请首领快向南、北方兵营传达回援令”
“照敌人这样猛攻下去的话,我们恐怕撑不了多久”
“诺”护卫才跑了不到十步,一颗飞石直接砸中背后,被砸飞出城墙掉了下去
守将张开嘴巴看着,然后很是痛苦的闭上眼睛
十几息后,睁开眼睛对旁边的士兵说:“记住,你们一定要躲在城垛后面,万万不能乱动,本将军去去就回”
士兵们面色苍白的不停点头,守将先探出头,观察一下城外情况后,急忙跑了过去,从楼道跑下去,然后骑上马往王宫方向奔驰而去
……
此时王宫内,高句丽首领心中焦虑不安,从王位上站了起来,不停的左右走动
这时殿外传来声音:“首领,敌人的攻势更加猛烈了,若是再继续下去,恐怕会撑不住了,还请首领传回援令”
首领差点摔在地上,急忙说道:“快,快传令”
两刻钟后,首领特令文官,写下了一百五十封回援令,此次负责传令的士兵多达五百
一刻钟后,城门再次打开,几百人骑马疯狂的向外跑
张飞从望远镜中看到后“哈哈哈,曼成也该行动了”
对护卫说:“令投石车停止攻击,让弩床向前百步,对准城门”
“一旦有敌人出城,立即发射箭矢,将敌人堵在城内,一个都不能放出来”
“诺”
高句丽五百骑,有三百余骑被截杀
……
城墙上的官兵躲了将近一刻钟,发现敌军好像没有箭雨射过来,便纷纷从城垛后爬了起来
又过去了一刻钟,还是不射一箭一矢,只是看到敌人推着几架弩床上前,瞄准城门,也不放箭,一些新兵们很是疑问
这时将领大惊道:“不好,中计了”
对护卫说:“你让士兵们盯紧城外的敌人,千万不要出城”
然后急忙往王宫跑去
……
“首领,大事不妙,我们中了敌人的奸计了”将领闯进王宫说道
高句丽首领瞬间从王位上站了起来“什么?这是敌人的奸计?”
“是的,首领”
“围城打援这个计策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与我们现在的情况很是相似,所以我们中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