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建安文学的陨落(1 / 2)
时间流逝匆匆,没过多久又传来了一个令神州悲戚的消息。
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病逝了!
徐干潜身穷巷,顾志保真。
常常过着极为贫寒清苦的生活,却从不悲愁。
这位才华横溢、声名远扬的文学大家,最终没能熬得过疾疫。
他的离去,给建安文学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疾疫无情地将他带走,让天下士人不禁感叹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唯有徐干创造的、璀璨的文学成就,能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曹丕曾写书给好友吴质,评价徐干道:
“伟长怀才抱质,恬淡寡欲。”
“有箕山之节,可谓彬彬君子矣。”
如今这位君子乘风御鹤而去,只留下文学巨着得以不朽。
曹丕一时间,根本无法接受。
建安文学的繁荣和昌盛,时时刻刻激励着后人追求知识和全新的人生。
可作为创作者们,却一个接着一个凋零。
铜雀台的歌舞,仿佛成为过眼云烟。
徐干、王璨、司马朗等人的病逝,无疑给曹操敲响了警钟。
这一场疾疫,绝对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人生短暂且充满变数,留给孤的时间不多了。”曹操深刻地感慨着。
命运和岁月,同时将曹操死死地困住。
仿佛霸业即将随之而去,令曹操彻夜难眠。
没有任何一个雄才大略的霸主,能接受这样的安排。
他们顺从天命的同时,也在和天命作斗争。
人生坦途,则老天爷天下第一。
人生坎坷,则连老天爷一起逆了。
霸者的姿态,根本不容挑衅。
紧接着,建安七子之一的应玚,卒于疫疾。
他生逢乱世,四处飘零。
虽踌躇满志,最终却壮志难酬。
黄巾之乱爆发时,应玚才七岁,便跟着家人东躲西藏。
士人为逃避战祸,举家迁徙。
直到北方一统,应玚的才学渐渐有了用武之地。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喜欢舞文弄墨,爱好诗辞文赋。
应玚一跃成为座上宾,勉强过上了几年好日子。
每天陪着魏王曹操出游打打猎,写写颂扬魏王英明神武的辞赋。
或是陪曹丕、曹植兄弟,畅快地喝喝酒。
宿醉地谈谈诗、论论文,写写命题辞赋之类的。
生活也算过得相当惬意、舒适。
有一次曹植去看了斗鸡,写下名篇《斗鸡诗》。
应玚洋洋洒洒,也做了一篇《斗鸡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