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份大礼(2 / 2)
虞姬转过身,看向了嬴子修。
她的眼中满是惊讶。
她没听错吧?
赢子修今日就要和自己成亲?
虽说两人有了婚约,可这才过去了一周而已。
这赢子秀……
看着应子秀灼热的眼神,看着下方一脸惊讶的大臣,虞姬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的脸色一下子变得红扑扑的。
即便是他,也是个直来直去的人。
但是,虞姬终究也是女子。
而现在,嬴子修当众向她求婚。
虞姬心中一惊。
看到虞姬不说话,嬴子修微微一笑,英俊的脸庞上露出了一丝自信的笑容。
“你不说,我就当你同意了。”
说完这句话,嬴子修就顺着阶梯向下走去,一把拉住了虞姬的玉手。
虞姬呆呆的被嬴子修带上了高台,她呆呆的站在那里。
在龙椅之前,一身黑色劲装的赢家修赢子修,正挽着一袭红裳,美艳不可方物的虞姬。
赢子修一双眼睛,在文武百官身上一转。
“今日,我与虞姬成亲,册封她为大秦女皇!”
赢子修的声音徐徐传来,全场又是一阵骚动。
他们早就料到会是这个结果,只是没有料到会是这个结果。
长孙无忌眼中的怒火却是更盛。
他越来越怀疑,嬴子修是不是想要打大唐的脸。
但长孙无忌还算沉得住气,没有说话。
长孙无忌的心思,赢子修自然知道。
但是,今日册封虞姬为帝,却是他早已定下的计划,只不过没有对外公布而已。
然后,赢子秀把一份婚书,交给老黄,然后把这一份婚书交给赵甫。
老黄明白了他的意思,大声念了出来。
听到这两个字,大厅中的众人也是恍然大悟。
长孙无忌眉头紧锁,一开始他还有些疑惑,但现在看来,这是真的。
但仔细一想。
嬴子修完全没有理由如此侮辱他们的国家。
若是他不愿意和长乐公主结亲,那么他大可以直接回绝,根本没有理由和大唐为敌。
但是嬴子修却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他要迎娶虞姬,成为自己的皇后。
这说明,嬴子修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
如此,嬴子修当得起大秦王。
这么一想,长孙无忌的怒气也消了不少。
至于婚事,还得先和李世民商量一下,然后才能决定。
在此之前,他们都希望长乐公主能够和大秦联姻,登上女皇之位。
可如今,她已失,要不要和亲,就要好好想想了。
长孙无忌压下心中的怒火,一副恭喜的样子,对着嬴子修说道。
“秦皇,恭贺你生了一个贤良淑德的王后。”
赢子修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看向群臣。
“从今天开始,大秦三日之内,将举行盛大的庆典!”
“第一,庆贺我的加冕。”
“二来,也是为了庆贺大秦多了一位女皇。”
虞姬呆呆的望着威风凛凛的嬴子修,俏脸上依旧是一片通红,说不出话来。
而此时,嬴子修却是转过头来,一脸严肃的盯着虞姬。
“我有两份大礼,送给你。”
“先将这一套送给你。”
赢子修低声说道,然后目光转向下方其它人。
“设宴。”
随着赢子修的声音,一群丫鬟迅速的将一张张桌椅搬到了大殿之中。
酒菜迅速被端上餐桌,酒宴开始。
但还没有等宴席开始,赢家就把虞姬从地上扶起来,目光落在大秦众多大臣身上。
“老黄,我给虞姬建造的那座凤凰宫殿,可是已经完工了?”
听到应子秀的话,老黄愣了一下。
勿乞突然想到了前些日子,嬴子修让自己抓紧时间建造的一栋大殿。
此宫与咸阳皇宫一样,所用的都是名贵的物事。
那时候的老黄,根本就没意识到这座大殿到底有何作用。
虞姬,就是被嬴子修赠送的。
老黄这才反应过来,连忙点了点头。
“回禀皇上,凤鸾殿已建好,可以直接入内。”
嬴子修微微一笑,他的目光落在了虞姬身上。
“这一份,是我送给你的,从现在开始,这里就是你的后宫了。”
虞姬整个人都呆住了,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一幕。
这一幕,让她有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然后他就看到了虞姬,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而这第二份大礼……”
勿乞想了想,凑到虞姬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话音刚落,虞姬就睁大了眼睛,一脸的不敢相信。
俏脸上,浮现一丝怒意。
“赢子休!”
虞姬心里把嬴子修这两个字问候了个遍。
嬴子修没有理会她的想法,而是对着一众大臣说道。
“这是我大秦百姓的礼物。”
嬴子修摆了摆手,说道。
数名宫女端着一大碗菜走了进来。
他们拿出两样东西,分发到了大厅里的每一个人手中,就连各国使节也是如此。
随后,几名侍女退了出去。
而在
众人皆是一愣。
范增站了起来,开口说道。
“皇后,你这是要送我们什么东西啊?”
范增一脸不解地说道。
一种是红色,一种是黄色,看起来是可以食用的。
吃的?
虞姬呆呆的望了范增一眼,然后茫然的点了点头,然后摇了摇头。
随后,虞姬又将目光落在了地瓜和马铃薯上。
她恼羞成怒的瞪了嬴子修一眼。
这七天来,嬴子修每天都会让她在外面种上几株。
嬴子修也说了,以后就可以吃了。
故而虞姬也不以为意,她只是帮助嬴子修将这些种子种在了地上。
想不到,嬴子修居然把它们当做了大秦百姓的见面礼?
嬴子修到底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
这简直就是把她往火坑里面推啊!
只有几个地瓜和马铃薯,怎么可能会被大秦子民吃掉?
赢子修这是要坑人吗?
虞姬甚至生出了一种杀人灭口的念头。
但虞姬却是直接回应了范增的问题。
“这两样东西,一个叫地瓜,一个叫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