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我的路(上)(1 / 2)
前两年因为家庭变故,心情不好很少写文章,也很少参加文学活动。从去年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又有了写作灵感,也不想再封闭自己。开始频繁的参加邯郸,武安的文学圈活动了。圈里刚进了好多新面孔,好久没参加,很多人都不认识,我积极的跟大家互动,很高兴能认识更多的新朋友。
这几年圈外也结交了很多新朋友,大家看我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感到新奇又羡慕,问我是怎么进到这个圈里的?一句问话让我陷入很久远的回忆。但是时间再久远,那些帮助过我的老师和朋友们也永远不会忘记的。
1994年,我十八岁,那时的我在武安读书。那一年武安报刚刚发行,每周一期,有文学副刊专版。从小喜欢文学的我当然也很爱阅读,但农村文化相对落后,能接触到的文学书籍并不多,父亲在大队部的工作方便了我,武安报成了我最好的文学大餐。每次从学校回来,先把武安报都找出来,只看一遍太不过瘾了,我把文学版都做成了剪报本,没事就翻着看。
镇上工作的张增祥叔叔那时经常来我们家和父亲谈论工作,得知我喜欢文学,鼓励我说,爱写作很不错,你也可以向武安报投稿啊,并且说他自己就是因为文笔好,在单位很受重用。我很惶恐,真的可以吗,我写的也可以变成铅字让千千万万的人读吗?
虽然不敢相信,但我真的投稿了,并且不间断的投了好多次。虽然还未见发表过,但是我没有灰心。每次写了自己认为还行的文章就写信发去了武安报邮箱。最终,可能是我的坚持打动了编辑老师,也可能是那一期武安报正好有一处空缺需要字数正好的稿子。我的文章《我的弟弟》见报了。
当时的我并没看到,隔了一天,城里的一个同学拿报纸问我这个是不是你写的?我才知道。我当时高兴的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拿着报纸认真的读着自己写得文章,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错过。编辑柳林山老师还给做了批注,小作者文笔很好,短短的篇幅把小弟弟的聪明活泼顽皮表现的淋漓尽致!确实,我的弟弟从小就是我的偶像,我非常爱他,对他关注很多,有很多文章写到他。
这后来,我就更加频繁的向武安报编辑部投稿了。我也不寄信了,直接送到市委大院后楼报社编辑部。很感激编辑柳林山老师对我的教诲。柳老师特别平易近人,对每一位初学写作的新人都不厌其烦的指导,后来又发表了两篇小文章。
但是毕业后回到村里,投稿不方便了。再后来结婚生子,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老公也不支持我写作,渐渐的我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看孩子做饭围着锅台转的农家妇女。在孩子三四岁时,为了贴补家用,我从娘家借了钱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卖店。一成不变的看店工作又让我有了很多无聊的时间,便又从娘家翻来了很多书看!
我和弟弟都喜欢文学,喜欢读书,之前我俩最喜欢的事就是买书。我们俩都喜欢路遥的书,我买了前两卷,弟弟买了后四卷把路遥的全卷都凑齐了。路遥文集,金庸全集等,被我们俩翻了好多遍,没钱买正版书,都买的盗版。书里有很多被我们用笔改过的错别字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