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佛门亦非清净地(四)(1 / 2)
对于现在大明徭役的弊端,不光朱载坖清楚,唐顺之等人也是很清楚了,日后张居正更是祭出了一条鞭法,但是朱载坖并不认为一条鞭法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反,朱载坖认为一条鞭法过于简单粗暴,为了增加收入,不择手段,零和博弈,对于老百姓极不友好。赋役折银,对于官府来说,征收方便,转运便捷,当然乐于去做了。
而对于衙门小吏来说,当然更是乐的征收银两,他们可以暗中获取高额的火耗,好中饱私囊。对于豪强士绅们来说,那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因为他们手中掌握了巨额的银两,可以操控市场,当百姓需要交税的时候,他们就捂紧银两,造成银贵物贱的局面,低价收购百姓的粮食。
等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再高价向百姓卖粮,他们当然乐的如此。
朱载坖很清楚一条鞭法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公平,百姓本就困苦,还要被官府、士绅联手压榨,究其原因,实际上在于大明朝廷根本不掌握铸币权,国家对于物价毫无办法,任由士绅们操控。
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吃,朱载坖还想现在就摊丁入亩呢,但是显然不现实,眼下是先收拾这帮秃驴再说。
朱载坖和唐顺之、赵贞吉等人商量了一下。
首先是针对寺院的土地,清查南直隶所属寺院的土地,照民田征税,概不得免。
其次就是清理和尚,寺院的和尚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持有度牒的,属于被朝廷承认的,但是大明对于取得度牒是有明确的章程的。度僧基本上都考试,通过者方给予度牒,朱载坖命赵贞吉巡行寺院,对有度牒的和尚进行考试,凡不合格者,予以还俗。
剩下的就是没有度牒的,这些人本就不被朝廷承认,自然是没什么说的,全部还俗,同时朱载坖还命令锦衣卫配合赵贞吉,甄别其中的不法之徒。
然后就是比较麻烦的尼姑问题,大明对于尼姑,实际上有些矛盾。太祖皇帝规定:自今年四十以上者听,未及者不许。后来洪武三十五年,太祖皇帝在孝陵里下达诏令,将尼姑出家的年龄下限提高到五十岁。
宣宗皇帝则是严妇女出家之禁,宪宗也是如此,成化年间,仍禁绝妇女不许为尼。到了本朝,嘉靖本就十分厌恶佛教,两次下诏将尼僧发回改嫁,还俗婚配。
而且对于僧道的数量,大明也是有祖制规定的,朱老四限定全国僧人总数。永乐十六年十月规定,今后愿为僧、道者,府不过四十人,州不过三十人,县不过二十人,现在东南的秃驴数量肯定是远远超过朱老四的规定的。
所以清理这些秃驴就成为眼下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