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边方远鄙事多端(四)(1 / 2)
除了滇铜的运输之外,现在滇铜的产量也确实是个问题。现在朝廷对于滇铜的开采采取的是铜课抽分的方式,同时大明又厉行矿禁,而且开发铜矿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民间根本无力大规模的开采铜矿。
朱载坖建议实行放本收铜的政策,矿民入山,官府可以发给工本,及煎炼成铜,官府在厂地抽课,税铜仍是百分之二十,不过剩下那百分之八十的产量,全部归官府收买。谓之官铜。
每百斤作价三四两以至五六两不等。官府就以这个作价来扣还工本。除归还铜本及由厂运省脚费等项外,所获余息,尽数归充公用。矿民要是不领工本,官府也一样抽税铜买官铜;厂民且要自备脚费,把课铜官铜运到省城去缴纳。官府定价是每百斤五两银子。总之,不论领与不领工本,产铜一概不许私自出卖。私买的叫做私铜,查获了其铜没官,其人罚役。
这样的话,中央和云南地方都可以获取利益,云南地方而言,是为了牟取铜利,增加收入,解决财政困难;就中央而言,是为了保证铸钱原料,降低铸钱成本,获取钱息,同时摆脱对倭铜的依赖。
同时,朱载坖还总结道:因滇之利,养滇之民,壮滇之军,护滇之边。
云南地处边陲,朝廷一直有些鞭长莫及。这些云南的土司们,一向在大明和安南之间首鼠两端,嘉靖曾经起心思征讨,但是由于粮秣转运困难,大明只能一直对这些土司和安南采取忍耐的态度。
要想大规模用兵,就必须修筑道路,改善云南与内地的交通状况,增加云南本省为大军提供支持的能力,才能逐渐增强朝廷对于云南的控制。
朱载坖认为,解决货币制度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解决铸钱原料,通过大规模开采铜矿增加铜息,加大朝廷的财政收入。解决铸钱原料,降低铜价及铸钱成本,稳定商品货币流通市场银钱比价,对于朝廷来说也是极有意义的事情。
朱载坖的奏疏到了嘉靖的案头,嘉靖看了之后,说道:“这些事情,他日后自己去做吧!”
嘉靖并非看不到朱载坖奏疏的远见,但是眼下的大明,南倭北虏都没有解决,遑论其他,何况开凿水运,放本收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对于现在的朝廷来说,实在是无力推动,所以嘉靖只能将此事搁置下来。
眼下朝廷要解决的黔国公沐朝弼的事情,在陆炳的指挥下,朱希孝带着嘉靖的密旨和一众锦衣校尉赴南京,同时陆炳令锦衣校尉刘守有率领数百锦衣卫赴云南,同时有关于云南的善后问题,也成为了重要的事情。
最近嘉靖召见阁臣、兵部尚书江东等人,商量何人代替沐朝弼镇守云南,这个人还真心不好找。因为镇守云南不同于其他地方,云南地处边疆,土司、安南就已经很让人头疼了,还不要说沐家恐怕未必会就这么心甘情愿的交出这个总兵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