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烽燧频传羽檄急(三)(1 / 2)
而这边,李朝观和王崇教商量之后,决定和李和商量此事,收到了李朝观的帖子之后,李和第一时间去找了朱载坖。
朱载坖翻看了一下李朝观的帖子,便问道:“李朝观这次恐怕是要谈点有用的了。”
李和点点头,晋商内部肯定是已经达成了一致,所以李朝观才会派人来找李和商量,李和问道:“殿下,这纳粮开中,粮盐的比例是重点啊。”
朱载坖也知道,恐怕李朝观等人要谈的就是此事,粮食和盐引的比例关乎这些开中盐商是否能够赚到钱,能够赚多少钱,对于他们来说,当然希望用尽可能少的粮食换到盐引,这样的话他们才能挣钱,但是对于朝廷来说,盐引的总数是有限的,必须要利用这些盐引为边镇筹集到足够多的粮食。
能争一分是一分,朱载坖认为,向蓟镇、宣府这样的近处,不能少于七斗,先把眼下的事情给应付了再说,眼下俺答就在蓟镇、宣府之外,朝野必须要向两镇官军转运粮秣,同时调集援兵。
李和受命之后,来到李朝观府上,和李朝观、王崇教见礼之后,李朝观笑着说道:“李驸马,我等商量了一下,开中是可以的,只是现在商贾困顿,边镇粮价飞涨,路上又不太平,而且之前朝廷发给边商的盐引,久久不能兑现,不少商人对于朝廷实在是有些信不过。”
对于李朝观的诉苦,李和只是笑笑,他早就对此有些预料了,边商们肯定是尽可能的夸大自己的难处,好尽可能的从朝廷获取好处。
李和笑着说道:“李镇抚说笑了,以李镇抚的实力,九边何处没有李镇抚的分号,运送粮食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李朝观苦笑着摇了摇头,粮食确实在正常时节都不是一个特别昂贵的东西,但是粮食沉重,体积又大,运输颇为麻烦,九边各镇,都需要人背马驼的将这些粮食运输过去,一路上的损耗是极为惊人的,有时候运输一石粮食,路上的消耗已经远远超过一石粮食本身的价值。
还不要说需要打点各处的官吏,这些都需要计算成本的。
对于李朝观的叫苦,李和只是说道:“李镇抚,眼下俺答寇边,朝廷要调发援军,希望各位向宣府、蓟镇补充军粮,二位开个价吧。”
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解决两镇的军粮问题,而且这两镇距离京师都不算远,应该来说还是算比较容易的。
说道这个,就是王崇教的老本行,他当即详细解释了一下开中的情况,大明的开中制分为边仓纳粮中盐和召商运粮中盐两种形式,在召商运粮的体制下,商人承运的粮食主体则是府县的税粮。也就是说,商人运输的是朝廷的粮食,而朝廷给的盐引实际上是朝廷支付给商人的运费,参与承运税粮的商人均 自备脚力,朝廷则以盐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