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收藏品(2 / 2)
关先生进了屋子后,把手中的包袱打开,从里面拿出一本残破的书册。
然后又从架子上取下一个匣子,打开匣子后,小心地把这本破旧的书册放了进去。
牛犇知道关先生见多识广,能让他这么重视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
“关先生,这就是您这次出去带回来的东西么?是什么好东西?”
关先生放好匣子,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神色,这才回答。“你们可知道《永乐大典》?”
“明成祖朱棣的《永乐大典》!这个难道就是?”
牛犇自然知道永乐大典的名头,这东西据说早就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面,后世难得一见。
《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命大臣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最初成书名为《文献大成》,后来朱棣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
大典可以称之为古代的百科全书,凡是明永乐以前的诸般典籍,都收录在其中。
若想要理解它的价值,从一些数字就能明白。
大典修成参与编校、撰写者三千余人,收录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包括经、史、子、集、释藏、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等,搜集极为宏富。
全书目录共六十卷,正文卷,装成册,总字数约在3.7亿字左右。
可以说中国历代文明传承都记录在这本书中。
然而此书自成书起,就束之高阁,保存在皇家书阁内。后因王朝变迁,战火离乱,导致正本下落不明。
只有零星副本流传在外,偶尔能见到一册。
关先生收到的这本残卷,便是一册永乐大典副本,而且因为原主人保管不善,只剩下半部书。
当关先生见到这本书册的时候,既惊喜又心疼,惊喜的是他能够遇到这部奇书的副本,心疼的是书页的残缺。
“多好的东西吧,咱们后世子孙只有看到这些,才能知道老祖宗留下了多少文明历史。”
关先生为何挚爱收藏,就是因为他能够从这些古董身上,感受到故人的历史文化。
“小高,你知道我为什么带你来这里吗?”
当三人落座在屋内,关先生突然向高明启问了这一句话。
高明启愣住了,他不知关先生是什么用意。
“其实这些话我和小四提过,那就是传承。”
关先生的话让牛犇回想起他们相识相交以来,关先生对他的教诲,言谈中确实提及过。
“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若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搞收藏,大家相互借鉴,才能传承更多的东西。”
就像高明启上次收到的宣德炉,关先生的藏品之中就少了这一项。
当时关先生确实诚心想买他手里的宣德炉,只要高明启愿意买,出高价也在所不惜。不过,那就没有今天这件事了。
“我看得出小高你是真喜欢古董,而不是用它来赚钱,小四也一样,不要拿古董去卖钱,钱不够了大不了想办法挣,东西没了可就真拿不回来了。”
关先生在琉璃厂历经风雨这么些年,见过无数投机取巧的人,只是把古董当做手段来赚钱。
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把中华的国宝当做商品,卖给外国人,这种人就是汉奸。
中华大地刚刚经受战火,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国外列强从这片土地豪取强夺走了太多东西。
“关先生,您放心吧,我一定记得您的话。”
高明启手里有些余钱,他早就想过,若是碰到古董玩意儿,肯定会拿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