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独游雨岩(1 / 2)
俞悦说辛弃疾需要给自己滚烫的心寻一个出口,也需要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接受这不公的世道。
尚还年轻,还志在报国的辛弃疾闻言挑了挑眉,他在想自己以后能够在什么地方寻到自己的心安之处。
已经人到中年的辛弃疾微微笑了,他觉得俞悦这个说法很有趣,但自己正是也抱着这样的打算。
俞悦:“辛弃疾选择了向禅师寻道,他常常去永丰县的博山寺与禅师论道,自然,他的词也多了些禅味。
如他在《鹧鸪天·博山寺作》中所说: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他说他已不再向去往帝都的路上奔波行走,却因为频繁往来于山寺之间,甚至让山寺感到很厌烦逢迎他的到来。
但他并不在意,反正人都是在有味与无味之间追求生活的乐趣,在有材与没有材之间度过这一生。
他说他宁可保持自我的独立人格,他不会为了猎取功名而趋炎附势,这实在是一件很没有必要的事。
最后辛弃疾觉得,他已然历尽人间沧桑,最终还是走上了回归山野躬耕之路,在田舍之间过完匆匆一生。
这世上哪有什么君子呢,若论真君子,大概只有松竹是他的真朋友,发自肺腑言,花鸟是他的好弟兄。
这其中‘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一句,这其实是来自老子‘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化用。
看得出,辛弃疾的字里行间,已经满是失望,不是单纯对某个事物的失望,而是对这个世界的失望透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