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辞行(2 / 2)
看着月色下专注写字的少年,周薇感觉自己似是可以永远这么看着,也不生厌倦。自从张恪到京后,虽然时常能见面,但真正两人独处的时候却是不多的。母亲也隐晦的提醒过她,要适当的避忌,毕竟他们都已经慢慢的长大了。尽管心中不喜,却也莫可奈何。虽然希望他一直留在身边,但周薇知道,比起儿女情长,张恪有更广阔的心胸,那不是她可以填满的。再加上自己的父亲对他也是期望甚深,所以,周薇不会在他面前去做那些小女儿家的姿态,说那些不识大体的话。某种程度上,她或许也觉得,她的张恪哥哥这么有才华,若是不能一展抱负,那也太可惜了,她自己都不能接受。
见到张恪写好了,周薇站过去就着月光细看。这首词,毕竟是直白的,看完后,周薇不由得脸红了红,但,当然是喜欢的。待墨迹干透后,小心翼翼的收起来,周薇最后朝他笑道:"张恪哥哥,早去早回。"
张恪粲然一笑:"嗯。"
翌日一早,张恪辞别老师一家。不过却没有马上回家,而是雇了辆马车,去往西城元帅府,拜会陈庆之,可惜陈庆之去了城外军营。无奈,只能留下一封书信,说明缘由。而后,就折往杨博的府邸,俩人稍作了一番倾谈后,张恪便又急急赶往唐氏庄园。唉,没有电话,就是麻烦啊!
到了唐家,唐龙宗师和唐芯一道见了他。许久没见倾城的唐芯,一见面就将倾城带往一边玩耍去了。张恪坐在小院中,一边看着一人一狐玩耍,一边将自己明日就要随郭守敬去往南方的事情向其禀明。唐龙听后,点了点头道:"郭守敬这人倒是个可交之人,说到修河治水之事,满朝文武,还真找不到一个能替代他的。这倒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太聪明了,不想去趟这浑水。治水之事,吃力不讨好,辛勤付出还容易担责,很多人都宁愿在京城里晃荡,也不愿意去做这个差事。敬之能够自请跟郭守敬去巡江,老夫很欣慰。我也相信陛下心里是有本账的,哪个官能做事,想做事,愿意做事,陛下简在帝心,唬弄不了他的。"
张恪点头受教,无论如何钻营,前提都是要能够实实在在的做事,想一直靠一些小聪明,小手段,终究不能长久。千万别把领导当睁眼瞎,自以为是。临近中午,陪着唐宗师吃过了午饭,张恪便起身告辞。唐芯抱着倾城将他送至门口。沉默了一会儿,问了句:"你要去多久?"
张恪答道:""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吧,主要是怕灾情会有所反复,倒是不好确定的。"
唐芯"哦"了一声,将倾城抱回给他:"那你,你注意身体。"张恪笑了笑,躬身告辞。
离开唐家,又赶往周家,跟周太公告别。周太公听到他要奉旨南巡,自是勉励了一番,对他不安逸于京城之中,勇于任事,赞赏有加,他道:"老夫当年将你师傅安排去晋州任职,一开始他也是心生抵触的,去了几年后,他才了解我的良苦用心。在朝为官,若是一点儿地方事务都不通的话,施政时,就难免会脱离实际,南辕北辙,这是很危险的。一直窝在京中,整天在皇帝面前晃悠,就能窃居高位?那些人啊,把皇帝看浅薄了。"张恪对此深以为然,施政者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只会狭隘自身的眼界思路,独断专行,成为孤家寡人,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自己就先成了问题本身。依靠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如树断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往往越是聪明人却越是知而不行,好走歪门邪道,以至聪明反被聪明误,终究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前程。
夕阳西下,张恪才终于回到了家中。此次南下,张恪不准备带倾城去了,为此,就要把哈尼也留下来照顾她。因此张恪只带了大丫随行,由于是奉旨巡视,倒是不必准备太多行装,一路上自有地方官员负责接待他们。来到京城不到半年,就又要远行了。或者这种东奔西走的状态,之后,还要持续许多年。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也只能努力走下去了。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为不忘初心,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