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5章 雷劈泰山(1 / 2)
大明的内阁,在朱栩之前,严格意义来说,是‘非法机构’,是皇帝私人干涉朝政,在张居正达到巅峰,六部俯首,都察院等莫能说不。
既然是‘非法机构’,那‘首辅’自然就有所不同,有着隐隐约约的惯例,如同非翰林不入阁一样,大明的首辅,历来都是帝师,尽管偶尔有出入。
但朱栩这个时候,给孙传庭加上‘帝师’的头衔,到底意味着什么?
刚才的话题,还没有结束?
孙传庭倒是不曾异色,倾身道:“臣遵旨。”
朱栩笑着看向六个尚书,道:“你们有没有想说的?”
几个尚书相继开口,但前面几个阁老基本将角度站齐,他们很难找到新角度,只能鹦鹉学舌,稍加拓展。
朱栩喝了口酒,又看了眼众人,道:“谁还要再说一说?”
众人差不多已经说完,外加朱栩心思难测,一群人纷纷摇头,目光都在朱栩身上。
这个时候,小慈烨忽然抬起头,看向朱栩道:“父皇,儿臣能说话吗?”
朱栩一怔,继而笑着道:“你想说什么?”
小家伙养着白净小脸,道:“我大明有长城,一道圈禁我们的长城,有了这道长城,我们就能心安理得的妥协,退让,懦弱,不停的懦弱,然后就成了一种病,所有人都病了,即便刮骨疗毒也治不好……”
不止朱栩,在座的人齐齐面露异色,盯着小慈烨打量。
朱栩笑了,道“新建伯教你的?”
小家伙道:“儿臣在父皇书房看到了一些,不解,问了老师,老师看过后,这样说。”
朱栩摸了摸他的头,道:“能理解多少?”
小家伙道“父皇的书里说,人的大脑好比一个瓶子,思想若水,时间漫长,水越来越浑,要想水保持干净,就要打破瓶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朱栩见小家伙致仕大概记得他书里的内容,并不能理解,笑了声,转向诸外廷大臣,道:“你们觉得大殿下说的有没有道理?”
众人心里缓了口气,这位大殿下没有说什么惊人之语,不过是皇帝的私人笔记里的话。
孙传庭沉吟着,没有说话,倒是周应秋倾身,道:“皇上,臣认为,大殿下说得有理。若是总依着过去过日子,不止是子孙不孝,无所作为,时移世易,过去也不能完全套用在现在。”
周应秋说的警惕,只是稍微沾边。
傅昌宗这个时候已经明白朱栩的意思了,主动开口道:“皇上,臣认为,长城要拆,瓶子要打破,宜早不宜迟。”
他没有多说,言简意赅,做为朱栩的舅舅,绝对心腹,他的话,有指向标的意义。
靖王随即跟上,道:“皇上,臣认为,想要拆掉长城,打破玻璃瓶,首要的,就是教育,这件事,可能需要十年,几十年的时间。”
汪乔年与靖王向来同进退,又是政院副院长出身,接过话头,道:“政院多年前就多教本,课纲等进行大幅度修改,完善,但并没有完全脱离,还有很大改善改善的余地。臣认为,不止于教育,需要对我大明所有的典籍等重新修缮,解注,这些都是一块块玻璃,一块块转头,应当敲碎,重新组……”
这些阁老尚书,基本上都算是朱栩一手提拔,认真挑选,没有谁会不懂事跳出来,即便心里有不同想法。
吏部尚书赵晗,是跟着朱栩比较久的了,见此,跟着道:“皇上,吏部这两年甄选官员,基本上偏向实用能力,对于夸夸其谈,活在圣人典籍里的人,全数摈弃!我大明的官员应该实实在在的为国谋事,为话。
孙承宗给朱栩倒了杯酒,道“皇上,帅府正在加紧准备,战事随时都会开始,杨嗣昌那边的要求比较多,其他还好说,但是他想要辖制多尔衮。”
朱栩不意外,道:“按照规制,多尔衮归他调遣,这个没错,分错,让杨嗣昌拿捏,不要拘束太多。杨嗣昌也是久经战阵,要信任前线将领。当然了,大框架不能逾越,该有的控制力,不能丢。”
孙承宗道:“是,臣明白。”
气氛缓和,众人筷子动的比较密集了,汪乔年开口道:“皇上,大理寺希望获得一个权力,就是能够暂时停职一些,方便审理,否则地方难服,横生枝节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