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宣战(1 / 2)
“宣使觐见?”猛的听到殿上的阉人们扯着嗓子喊这样的话,殿上一些心思不是怎么活泛的将领们却也不由更加摸不着头脑了。
实在是因为这些将领们在心中下意识的认为,实力强盛如他们,天下又有谁的使者值得他们的大王摆出这样的阵仗呢?
但其中心思活泛的将领们,在这个时候脸上却还是露出了恍然之色。
“原来是汴梁那边的使者到了。”
心思活泛者在心中这般暗暗想着,然后他们便也就不由看到,一名和他们一样身着宋制官服的紫衣大员,略带着急的迈步来到了殿上。
“臣,副枢密使刘十六,拜见大王。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作为龙凤皇帝韩林儿名义上亲自派遣的使者,按说以刘十六这种朝廷“天使”的身份,即便张世华贵为大宋藩王,也是不能在其没有公开圣旨的时候,受他的礼的。
可在这个时候,殿上的一众楚臣们,看着恭恭敬敬跪在地上,乖乖的向张世华行跪拜大礼的刘十六,却是没有感觉任何不对。
本来嘛,现在的天下,便就是强者为尊。
且不说大楚本来就只是在名义上受龙凤朝廷节制,实际上和龙凤朝廷没有半点关系。
就算是有关系,但现在大楚如此强盛,而中原那边却是内斗不休,惨败连连。
一看就是作为求援而来的刘十六,向他们的大王行跪拜之礼,在这个时候,也本就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所以俯看这殿下跪着的那个“朝廷”使者,张世华“恩”了一声,便也不由旁若无事的摆了摆手,让其从地上站了起来。
“刘枢密,本王已然将我大楚帐下文武全部召集来了。刘枢密若有什么政令,在这个时候便也可以宣布了。”
“是。”完全像是一幅下属模样的刘十六闻言赶忙点了点头。
然后,略感好笑的群臣们便也就不由见其从怀中取出一封好似是圣旨的东西,“圣旨在此,还请大王接旨。”
“恩,臣接旨。”身着九章冠冕之服的张世华,听到刘十六这话,竟然二话没说,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然后走下台阶,负手立在了殿上。
而殿上的群臣们见此,相视而顾的他们不解的看了看,但却还是因张世华的动作而相继跪倒在地。
“皇帝诏曰:江浙朱元璋,目无朝廷,不遵政令,自称国公,强征寨粮以自肥。拥兵自重,跋扈无礼,其罪恶极。故特命楚王兴兵讨逆,还请楚王殿下接旨!”
在殿上众将惊讶的目光之中,作为龙凤朝廷使者的刘十六,竟是当着众人的面大声的念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而猛的听到这样的话,跪在地上的一众文武,也不由惊讶的面面相视。
“臣,领命,接旨!”那边,立在殿上的张世华却是早有预料一般的弯了弯腰、抱了抱拳,脸上的表情一点都不显得惊讶。
因而见此,跪着的众文武们顿时便也就明白了。在暗中,龙凤朝廷那边肯定早就与自家大王达成了什么交易了。
现在,在元蒙朝廷的疯狂反扑之下,中原的龙凤朝廷局势可谓是一溃千里。
在这样的关头,有能力支持龙凤朝廷,帮助他们渡过这段危险期的,便也就只有实力强大的大楚。
如此,为了能够换取楚王张世华的物资支持,处在生死危亡时期的龙凤政权自然不建议给予大楚攻打江浙的大义。
毕竟不论是大楚,还是江浙朱元璋,他们都仅仅只是在名义上屈从于龙凤朝廷罢了。
两者无论是那个灭亡了,短期之内,龙凤政权的执掌者刘福通都不会遭受什么损失。那么以一个对自己造不成什么影响的虚名,来换取有可能能让自己渡过绝症的良药,何乐而不为呢。
待殿上一众心思灵活者们想通这一点,他们果然便也就不由看到,从刘十六的手中接过了圣旨的张世华在这个时候,义正言辞的拿着圣旨对着他们高声讲道:“本王曾有言在先,本王起兵,为的乃是整个天下,为的乃是维护我汉人道统不失。
江浙朱元璋,不过就是一淮右布衣,吾皇皇恩浩荡,不计其出身,让其做了一省平章,总领江南一省军政要务。这般恩赏,可谓今古罕见。然却不成想,此辈狼子野心。
先是自称国公,目无朝廷;其后又在治下强征寨粮,使得民不聊生。而今,本王既得朝廷之命,为天下计,必当统帅兵马,活擒此獠。”
“吾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听到张世华这般说,殿上群臣不管心中如何想的,顿时便也就不由山呼起来。
故而紧接着,在这至正十九年五月三十日,进士出身的大楚才子,在张世华帐下担任着王府长史的王士元,便就不由当场做了一篇《讨江浙檄》,正式开始了对江浙的宣战。
……
“国公爷,不好了,不好了。那楚王张世华,假称奉朝廷之命,做《讨江浙檄》,欲领兵攻我!”大楚对江浙宣战的消息,在被张世华传播开了以后,顿时便就以每日五百里的速度传到了金陵来。
而从浙南之地,刚刚返回金陵不久的朱元璋听到这样的消息,本是城府深沉,面不漏喜怒的他,却也顿时不由被张世华这突如其来的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宣战,给气的怒发冲冠。
“这竖子,觊觎我江浙便罢了,竟还敢诬我名声。他日若擒得这竖子,我非要手刃了他不可!”怒气冲冲的骂了一番,不过对于这件事,朱元璋到底也是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了。
故而在喝骂了一番,稍泄了心头怒火之后,朱元璋便也就不由转身看向了自己的亲卫统领,那个因张世华这个蝴蝶的煽动,而幸运的夺过了要他性命的绍兴之战的冯国用吩咐道:“国用,你立即给我将徐达、善长他们召来,我要与他们一同商议破敌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