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小说 >明末汉魂 > 第二十三章 独一无二

第二十三章 独一无二(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最先响应参与的则是自田家庵而来已经和四门寨同生共吸的民众。

家禽的规模化养殖早就在四门寨推广过,水到渠成,更多、更大规模的家禽养殖厂项目开始推广落实了下去,鱼塘也随着发展了起来。

大技术人员的储备也让四门寨具备了为数不少军工项目筹建的条件。

资源整合,四门寨在归绥西南阴山南麓,凉城一线的岱海盆地开始修建兵器厂、锻炮厂等军工项目,为四门寨发展即培养了工匠又完成了技术积累,也满足了四门寨最初军事装备需求的努鲁儿虎山区域内所有小高炉开始拆迁向岱山盆地。

四门寨兵工院无法生产火炮和火绳枪,可火炮已经出现了过渡性使用的榆木炮,与之相对应,在一年的技术积累、工匠搜集之后,工兵院同样开始小规模生产过渡性装备的火铳。

明朝前期生产的火铳射程可以达到100米,有基本准头。有效射程约50米,具备穿甲能力的最佳射程约30米。这个数据在明朝前期的时候是可以跟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火铳相比较。

但这个数据到明末以来却始终没有进步,非但没有,反而在降低。

原因诸多,首先是缺乏科学合理的配套设施、后勤保障体系、训练体系。

理想状态下有效射程为50米的火铳因为保养不当的原因,诸如生锈等都可以影响到射程,士兵也缺乏技术性训练,时常发生要不装**居多炸膛,要不剂量太少无法点火等,而且明朝的火铳不是标准化产品,都是匠户手工打造,弹丸的不一也导致气密性的差异而影响弹丸初速度继而影响了射程和威力。

明朝末期强敌环伺,但境内武备松弛,资金挪用,军士地位低下更无法反馈改进意见,武器的评判权掌握在拍脑子决定的文人手中。

这就导致了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以及技术的不断倒退。昔日组建时世界一流的神机营在明末却沦落到最不入流的军队。

历史中明末崇祯时期成百上千的火枪手被女真数量处于劣势的弓箭手以零伤亡比例击败就足够说明了明军武备的荒废和火铳性能的倒退。

性能不佳,炸膛、射程不足,冷却时间超长等原因导致大量原本装备火铳的军队退回到使用刀枪的明早期时刻。

但这种明军常见的现象却绝对不会产生在四门寨军队中。

即便是四门寨无法生产的火绳枪、火炮,四门寨都有专业的工匠随军记录着每一次使用的参数评估性能。

技术层面更是鼓励创新,哪怕是一种有效的火器保养方法被提出证明行之有效,都会得到价值不菲的银两鼓励。

包括榆木炮,火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工匠监督检查验收,类似另外空间的质检员。

所以在**威力不断提升基础上四门寨生产的火铳有效射程达到了70米,具备穿甲能力的射程为40米。

40米的距离,骑兵冲刺转瞬即止,也在女真弓箭的覆盖范围之内。

但火铳却可以弥补烈火旗火力的不足,以装备火铳的烈火旗士兵为主在50米范围内产生一次射击杀伤,增加的是火绳枪的射击频率,如果集中使用,900支火生绳枪提升一次发射速度也意味着对手接近千人的士兵将葬身在铅丸之下。

而且适合近距离射击的火铳在增加产量后还能装备向黑翎卫。

就在这种周密的计划中首批投产接收的无忌、宋秦歌都不担心这种体制会被依旧存在的女真眼线汇报到盛京。

这种自上而下,由内及外的改制不管是大明朝廷还是盛京皇太极想要学习效仿,只有一个结果。

崩塌!

四门寨实施的是别人无法复制学习的模式,以百万一清二白,贫困过,生死挣扎过的民众为改制的载体。

这是独一无二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