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书店还在经营(2 / 2)
“我记得家里有一套连环画是外公从云南带回来的,我小时候一直看,特别喜欢。”读连环画长大的我对这件事记忆深刻。
“各地化发展还是不平衡的,比如上海这边,九十年代初,太多人渴望读书,年轻人一有时间就往书店跑,还有图书馆里也坐满了渴望读书的人,但是书可不像现在这么容易获得,有些书刚出版,书店上架没几天就卖完了,新书哦,转瞬间就卖完了。那时候书也要几块钱一本,不便宜,真的不便宜,可还是卖完了。”
“那时候读书氛围真的好。”虽然没有亲历九十年代初的“读书盛况”,但因为听过太多关于那时候的故事,对我来说就好像曾经亲眼见到过一般。
“很多书上海买不到了,周边城市,譬如杭州啊、嘉兴啊、苏州啊也都买不到了,有时候啊,江浙一带的书友还会到上海来找书,坐火车来上海,逛完二手书市集当天晚上再赶回去,那个年代还没有动车和高铁啊。”
“上海的二手书市真的很火啊。”
“那时候是这样的,哈哈。”孙老师说完从包里取出一张照片,“你看看这张照片上的人你认识吗?”
我恭敬地接过照片,照片背景正是庙二手书市,照片上共有三人,左边那位身高特别显眼,我一眼便认出就是我的外公袁喜同志,右边那位容貌和现在坐在我对面的孙老师一模一样,现在看起来似乎还更精神一些,至于中间那位,手上拿着一叠书,穿着一件夹克,圆圆的脸,笑起来有些眼熟,但我确定照片中间这个人我不认识。
“那是王小毛啊,不过你大概是没有什么印象,那时候你还太小了,等你长大了有记忆了,王汝刚也没有那么红了。”
虽然我真的不熟悉王小毛,但是孙老师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立刻就想了起来,“我小毛我还是知道的。”我说。
“还有温瑞安,立夏肯定知道吧。”
我点点头,“当然,小时候还很喜欢他的武侠。”
“他也来过庙书市,当时啊,可以说五湖四海都有人来我们的二手书市,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名声比较大吧。”我有些自豪,非常自豪!
“也说明找书不容易啊。不同地区书的销量是不同的,在江浙一带买不到的书可能在云南的某个出版社仓库里堆积了很多库存,这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共享高度发达的时代是难以想象的,你外公啊,就是帮我们去外地找书的英雄啊。”
“英雄?”这个用词不当的有些帅气。
“他啊一次给我们带几箱书回来,后来我们都养成习惯了,只要找不到的书就写个阿喜,阿喜总能给我们惊喜,就跟他的名字一样。”
孙老师说完,站起来伸了个懒腰,随后带着我一起去储物柜取书,“刚才那本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是很好的版本,虽然不太值钱,那本啊算我送给立夏的。”
“啊?不行不行,还是按照您说的价格给我就是,外公特意关照的。”
“我也是你外公啊,你也要听话。”
孙老师摆出一副老师的模样,我也真不敢多说一句。
“那好吧,听孙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