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见家长(1 / 2)
“你等下要去哪,陪珂珂?棠棠?还是跟我一起去找人?”
“你去找谁?”
“一个师兄,叫罗晨雨,我们系一个导师的得意门生,我原本想找他出山,但他没兴趣,就把这个学生推荐给我了。”
房长安前段时间根据洪婉媚的推荐,瞄上了学校里面一个教授,想高薪请到公司来,但人家对这个没兴趣,主要是一把年纪,没斗志了,只想在学校里面带带学生养老,于是推荐了这个罗晨雨,三十出头的年纪,目前就职于三星中国研究中心。
唐兆宇已经跟对方接触过两次,确认对方技术过硬,但最后没谈拢,对方要求见一见老板,具体原因没说。
沈墨想了想,问:“那我跟你一块去吧,可以吗?”
“当然,而且如果我猜的没错,你去的话可能还很有帮助。”
“为什么?”
“等下看,如果我猜对了就告诉你。”
房长安与罗晨雨约的时间是一点半,慢悠悠吃完饭,就载着沈墨出发,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在北三环太阳宫附近,开车过去二十分钟的距离。
罗晨雨选了附近的一家咖啡馆,房长安自然没意见,载着沈墨先到地方,点了两杯咖啡,闲聊说话,就当是约会了。
他快到时间的时候才给罗晨雨发消息,对方很快下来,看起来比十几年龄要年轻,寸头,穿着深色衬衫,黑色长裤与皮鞋,看起来很有职场精英的范儿,倒不大像是印象中技术人员的样子。
“我女朋友,沈墨。”
两人稍作寒暄,房长安随即介绍了沈墨,小姑娘脸蛋微微一红,但已经比较适应这个身份了,轻轻点头示意,跟着房长安坐了下来。
“房总还在读书是吗?年少有为!”
罗晨雨并没有轻视态度,但看得出来,哪怕提前得知了房长安的情况,真见了面还是有些吃惊。
“没办法,时不我待啊,移动互联网时代,赢家通吃,晚了连喝汤的资格都没有。”
房长安没有刻意谦虚,他现在还没有谦虚的资格,因为本身很容易被看轻,等古词手机真的成功了,“古诗词”与“房长安”两个名字有了真正的重量,而不再是“跳板”,他的谦虚才真的会被视为谦虚,而不是心虚。
“师兄叫我名字就好了。”
“别,我是真的对古诗词很感兴趣,基本职场礼仪还是要讲的……嗯,是公司,不是诗词……”罗晨雨小小地开了个玩笑。
房长安没想到他上来就给出这样一句话,有点意外,“师兄既然有意,为什么没答应呢?”
“我跟唐总聊了很多,有技术方面的,也有个人经历方面的。”
罗晨雨说话慢条斯理,给人一种很稳重踏实的感觉,“咱们今天第一次见面,但通出一校,又是郑老师介绍来的,也算有点渊源,而且我对古诗词公司确实很有兴趣。”
“所以我不藏着掖着,跟您说实话。”
“坦白讲,唐总水平很高,又是公司元老,跟你私交很好,他做软件部的负责人,不出什么大问题,应该可以做很久。”
“古诗词公司目前仍在草创阶段,我如果加入,肯定是冲着未来去的,有这样一个上司在上面压着……”
他用手往上面指了指,笑了笑,“我不好往上走。”
“所以我想见一见房总,主要是想问一下,你的野心有多大,古诗词公司的蓝图有多大,有没有我的容身之地。”
房长安静静等他说完,才笑着说道:“时势造英雄,我们正处在一个革新时代的破晓时刻,我既然连大学四年都等不及,野心当然是足够大的。”
“古诗词的前方,是诺基亚,是苹果,甚至是英特尔和谷歌、微软。”
“当然这些话空口白牙,说起来没多大意思。”
他又笑了笑,“师兄问我的野心,关心的不外乎是舞台和回报,我能给你的承诺有两个。”
“第一,公司不会上市,但稳定下来之后,会对所有员工公开财报,每年分红,我最高取走不会超过50%,随着公司发展,这个比例会逐步降低。”
“另外的部分会按照职位和贡献分给员工。”
“其实我想要的是10%,甚至可能更低,不过那需要有公司整体利润足够大,我至少要把投入的成本收回来才行。”
罗晨雨明显愣住,万万没想到他会给出这么个承诺。
房长安笑了笑,“第二,如果顺利,大概在三年左右,公司会开始进行芯片研发……我有多大的野心,师兄应该可以从中感受到一二。”
罗晨雨盯着他看,好半晌,才意味复杂地笑了一下,明显能感觉到他内心中的震动和失态,“你想打造一个华为?”
华为这家公司为大众熟知是因为手机产品,尤其是中美贸易战之后,因为被制裁并且站着不肯跪,而且抗住了,更是成为类似于“民族英雄”的招牌与象征。
然而实际上,在进入手机领域之前,华为在业内早已经是鼎鼎有名。
1987年,基建工程兵出身的任正非退伍转业不顺,43岁的年龄下海创业,在深圳成立了华为公司,业务是代理某港商的程序交换机。
1989年,华为开始研发交换机;
1990年,华为开始自主研发面向小企业和酒店的PBX(公司内部电话业务网络)技术并进行商用。
这是华为从代理走向研发开始,一艘刚刚下水的小破船,开始了它劈风斩浪、一路成长的道路。
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人,包括任正非在内,能想象得到,三十年后,它会成为一艘世界瞩目的巨轮!
它所面临的风浪,甚至已经不再是公司之间的市场竞争,而变成了当世两大最强国之间兴衰博弈的焦点!
走向研发道路的华为并非一帆风顺,甚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它的目标都是生存下去。
2000年,华为发展顺利,年销售额突破220亿,盈利29亿人民币,但因为股权和管理等内部问题,内部危机爆发,大量人员出走,其中不乏高层,《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出来的。
2003年,刚刚从崩溃边缘走回来的华为被美国思科公司起诉,虽然华为最终解决了这件事情,思科选择撤诉,但据后世网络传闻,这件事情给当时正处于“寒冬”的华为很大打击,连番打击之下的任正非产生了卖掉华为的想法。
随后华为与一家美国公司(据传为摩托罗拉)达成了收购协议,后者以75亿美金收购华为,双方谈的很顺利,当年底,双方在海南签订了合同,所有华为员工做好了“放松一阵”“过好日子”的想法,因为都有股份,都可以分一笔钱。
“不幸的”是,04年1月,收购方董事会认命了新的CEO,这位新上任的CEO认为这个收购不值得,否决了收购提案,寒冬腊月的,给正等待消息的华为浇了一盆冷水。
几个月后,任正非给何庭波下令,后世网络传闻是:给你两万人,每年4亿美金的研发经费,把芯片做出来!
华为由此走上芯片自研道路。
2009年,海思发布了第一款手机芯片K3V1,怎么说呢……华为这个时候是做手机的,给运营商做贴牌手机,海思把这款芯片推给华为的手机部门,被“丑拒”。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也就是2009年10月,华为已经发布了首款支持TD-LTE的基带芯片巴龙700,十年之后首款支持5G的基带芯片巴龙5000就是它的后续。
这款巴龙700将会在今年的世博会上亮相,并引起一定的注意。
如今的海思并不起眼,但华为已经是年收入近两千亿人民币的通信巨头,国内企业五百强前五十、移动宽带产品市场份额全球第一、无线接入市场份额全球第二、LTE专利数量占全球10%……
还有它跟加班一样出名的高工资!
这年头普通民众知道的华为不多,但搞技术的很多都知道,罗晨雨是听过的,甚至一度考虑过要不给跳槽过去。
华为的全员持股模式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在里面,其他公司很难复制,因为没有老板愿意把自己的钱分出去——除非能换来更多钱。
房长安所说的员工分红模式与华为不同,但实际上对员工来说没有太大差别,甚至更优厚,因为华为早期股份是要员工花钱买的,属于入股,而房长安所说等于员工的“福利”。
当然,这都是口头上的许诺,房长安再年轻、表现的再如何诚恳,也是个老板,罗晨雨不至于全信,但确实很受震动
——对方目前开出的待遇已经比他现在要高了!
房长安摇摇头,笑道:“我的目标是打败华为,虽然可能性不大,不过梦想还是要有的。”
不可否认,华为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其实这个目标并非不可实现,因为房长安很清楚十年之后华为会遭遇怎样的困境。
不说在那之前,至少在那之后,自己把华为空出来的市场吃掉,总比让高通、苹果吃掉,心里面要舒服吧?
他并不鄙薄其他手机厂商,因为前世就是从这时候满大街国外手机牌子的时代走过来的,不论小米还是OPPO、VIVO,总比买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要舒服。
但多少有点恨其不争,所谓“意难平”是也!
当然,也得正视其中的困难,前世作为键盘强者的时候,他不止一次为小米放弃“澎湃”而扼腕,如今自己真正准备规划,才意识到那种如履薄冰的恐惧感。
麒麟980之后,吹华为、捧麒麟几乎已经成为网络上的政治正确,甚至有“你华为为什么不把麒麟芯片卖给友商”的质问,似乎大家都已经忘记了华为手机在K3V2到麒麟970的时期经历了多少谩骂、多长时间的低谷。
华为手机亏损了,有其他业务来补贴,可以等到收获期,小米一旦失败,是什么结局?
这不是洗白、开脱,正视其中的艰险,才更能明白选择这条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多么的不容易。
退一步来说,从王守武到倪光南,从方舟到汉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从在一穷二白期间咬牙坚持研发,到造不如买,是某一个人一个公司的锅吗?
国外的半导体产业,是某一个公司、靠自己发展起来的吗?
——换个角度来说,大众对华为的吹捧,对小米等的苛责,都是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耻辱!
说得刻薄一定,就是整体太弱,太垃圾了!
至于“发展太晚”之类的客观因素,肯定存在,但另一些方面的缘故,不是没有人知道,知道也不敢说,说了也要404,还得挨骂:你怎么可以说华夏有问题?你不爱国!你是不是行走的五十万?
不过实事求是的说,理性的人终究是大多数,只是非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并不了解情况,了解也没什么办法,全国一心,埋头苦干,也得以十年为单位才能看到成果。
于房长安而言,能回到过去,在家庭与个人命运都已经被扭转,并且在可见将来不会有物质上的缺乏的情况下,他愿意牺牲个人获取更多利益,或者说可以占据更大利益的机会和权利,以使公司走上一条更有竞争力的道路。
从长远角度来说,这与他的个人利益需求是重合的。
并且,这是一条他认为更有意义的道路,在未来,大概率也会被更多人认可。
他愿意做出这与的选择。
毕竟是从小读《毛选》,高中就入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