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范阳之战(下)(1 / 2)
但到底还是因为杨文广年轻,恐之不能服众,加上两万人的大军,实在是非常重要,寇准最终选择了另一个将领。
军事会议结束,李贤被单独留了下来。
作为师长,寇准对李贤近些年来的态度有些微的变化,不像前些年来,事事道出,根本原因在于,二者对于政见逐渐产生的一些分歧。
就比如这次北上伐辽,按照寇准的意思,可以乘着辽国之乱,率军一下子打到辽国中京去,将辽国彻底打残,使辽国再无攻伐大宋的实力。
即使身处新城前线,寇准也没忘继续说服东京。
但从结果来看,如此做的话,势必会将战线进一步拉长,大宋这些年积累的力量也必会消耗一空。
参知政事李迪,还有李贤是反对的。
二人北上收复燕云失地的第一目标,就是攻下辽国现今占据的南京道,把辽国给打怕,拿回燕云之地的同时,谋取更大战略要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谁也不知道在宋辽两败俱伤之时,早已有了暗地盟约的党项人会不会再向大宋的背后捅刀。
对于寇准将来留下来的目的,李贤心知肚明,他同样没有停止对寇准的说服。
技术,航海,贸易,大宋的各行各业,无论军政民商,都在进步,是为不争的事实。
一步一步的收复汉唐以来的土地,让大宋成为举世真正的巨无霸,需要的正是时间。
所以,当李贤和寇准单独坐在厅内时,李贤不得不再次告诉寇准,不可激进进军,在辽国的内外问题,而大宋万众一心的情况下,稳扎稳打才是取得全面胜利的根本。
但他当还没有重复之前的说服时,李贤就被寇准的另一个提议给震惊了。
寇准要从现守备的各部中,抽取五千的精锐骑兵,奇袭辽国中京!
这步棋,在李贤看来,比他当年在河西的举动还要冒险。
中京之地,有着辽国最为精锐的兵卒,说是敌人的老窝也不为过。此事,就相当于辽国派了一对骑兵,直取东京城一样。
若是一步走错,陷入中京辽国大军的合围之内,那这五千人,将是全军覆没的结果。
要是放在十几年前,李贤或会认可寇准的决定。
但他此番从军,代表的是皇太子赵祯的态度。
若是如此的不顾士兵的性命,传出去了,自会损害赵祯的名声。
何况这般去做,风险实在太大。有了更为稳妥的办法,用之来处理,再合适不过。
于此,李贤不得不从大义上,来劝解寇准。
“寇公,我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希望大宋强大,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能以更挺直的身影,站立在这片大地之上。但你建议,再分兵往中京,这真的是入了虎穴,太过冒险。既然是在前线作战,我们就必须对将士们负责。”
这次寇准态度出奇的坚定,他沉默后道:“鹏举,我意已决,这可能是我此生最后一次参加北伐了。
于此,就决定由杨文广来统率此军。之所以把你单独留下,是看你对辽东之事比较熟悉,想看看你的建议,而非是听你阻止之语的。”
看寇准这坚定的模样,就算是官家来了,可能也不顶用。